今天剛上班,就聽說剛來一個月的應屆生S辭職了?;叵隨工作的這一個月,同事小心翼翼地問我:“怎么剛來就走了呢?是不是給她布置的工作量太多了?可是不該啊……我剛來的時候活比她多一倍。”
在企業(yè)中,年輕的員工始終都是離職率比較高的那一群人。因為他們剛畢業(yè),選擇的機會還有很多,加上本身的經驗問題,去哪家公司拿的薪水都差不多,既然這一家做得不高興,大不了換一家,說不定還能遇到更好的環(huán)境、更高的工資。
但是這只是年輕員工們離職時的心態(tài),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他們想要跳槽,甚至頻繁跳槽的呢?高頓研究院在針對當下年輕人的就業(yè)分析報告中,調查并總結了除工資之外,還有這些讓以90后為主的年輕員工們待不下去的理由——
[*{1}*]:價值觀不同、沒有同類
人和公司本身也有適應性,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公司和崗位,錯誤的配對就像是非真愛的兩個人在每天的相處之下小吵大吵輪番上演,最后過不下去決定“分手”。
職場中,年輕人覺得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的時候,就會毅然決然地去尋找自己的“真愛”,比如活潑外向的年輕人呆在了流水線一般的崗位上;內向的員工被放進了營銷部門。價值觀不匹配、興趣點不相同、能力和需求不吻合,還怎么好好工作?
NO.2:每天吹牛,不見有實際舉措
企業(yè)在招聘的時候很喜歡給一個范圍,比如薪酬范圍、加薪范圍,沒什么社會經驗的年輕人們欣喜地以為自己屬于*6檔,可是事實上在企業(yè)給你的定位里,你排在最低檔。當然其實這也算不錯了,因為有更糟糕的公司連最低檔都達不到。
他們喜歡每天吹牛,“2017年要上市了”“下個月有B輪融資了”“馬上要并購誰誰誰家了”,你滿懷期待,等了一年,不見動作,再聽領導們對新新人們吹噓,上市時間從2017年改成了2018年,融資從B輪到了C輪……年輕人們被忽悠了那么久,還會聽信你們裝逼嗎?

 
NO.3:動不動就被貼上標簽
且不說90后,連85后這類不算年輕的年輕員工都會因為各種情況被領導們貼上標簽。動不動就是“你們這些90后/85后……”
事實上,在年輕員工們看來,大家生活的時代、環(huán)境各不相同,對世界、事務和工作的看法有所差異是非常正常的,為什么非要從自己的立場出發(fā),給員工們貼上一個個標簽?
要知道,當下的人才市場不同從前,企業(yè)可以選擇員工,可是員工也有選擇企業(yè)的權利,面對這種容易被貼標簽的領導和公司,年輕員工們只會感覺到不受尊重,又有誰愿意久留呢?
NO.4:在“愛”的名義下,要員工不求利益地付出
以互聯網企業(yè)為主,總是用“夢想”“熱愛”來鼓吹員工為自己效力,*4每天都能加班到九、十點回家,雙休日也別休息了在家辦公,有突發(fā)狀況隨叫隨到……可是工資卻給得少得可憐,一旦員工要求加班費或者加薪,就以“太計較福利”“不懂得奉獻”為理由搪塞。
可是作為一名員工,辛苦讀書十幾年,期間還考各種各樣的證書,從廣泛的大學英語四六級、商務英語、各種小語種等,到專業(yè)的編程、設計、銀行從業(yè)、CFAFRM、ACCAUSCPACMA等……哪一樣不是要花時間花精力花錢投入其中的,公司一句“奉獻”就能坐享其成一名員工的能力和其背后的價值,這根本就已經違背了市場的準則,還何談留住員工?
真當現在的年輕人都是圣母瑪麗蘇,舍己為人嗎?
NO.5:領導沒有魅力值
年輕人多半桀驁,但也單純,他們會佩服那些工作上有能力、有魄力、有魅力的領導,也會下意識排斥那些和稀泥、搞小團隊、無能的上司。因為剛進入工作的他們一般都懷揣著對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的期待,而這種期待往往是正面的、積極的,他們唯有跟著前一種領導,才能獲得達成期待的可能。但凡有點腦子的年輕人,都不會想要和后者同流合污的。
其實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對工作的要求并不高,也不算復雜,除了上述幾件事之外,如果企業(yè)還能做到不要每天加班;不要把會議都安排在下班后,變成了變相加班;領導不要總是瞎逼逼,吹一些自己都不行的牛逼,就差不多了。
畢竟職場又不是蹦蹦床,誰樂意一刻不停地跳來跳去。

 
▎本文作者蘭橋,來源高頓網校。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號“高頓網校”(gaoduneclass),滿滿的會計實務干貨,免費網課隨心聽。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轉載請保留此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