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解讀供給側改革時,重申了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對企業(yè)實行減稅,并用階段性提高赤字率的辦法彌補收支缺口。而在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也有著類似的表述。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對《*9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需要政府加大減稅力度,這會加大收支缺口,需要增加財政赤字去彌補,因此會提高赤字率。而階段性提高赤字率的表述,意味著赤字率在一個時期可以根據(jù)當前經濟形勢的需要來提高,之后可以再下降。
簡單說,財政赤字就是財政支出超過收入的差額。2015年中國財政赤字為16200億元。財政赤字率則是赤字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2015年中國赤字率為2.3%,比2014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
此次中央提出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多數(shù)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2016年赤字率或達到3%。赤字率3%被《歐洲聯(lián)盟條約》視為一條不得突破的“紅線”,此前一段時間里,中國赤字率未突破3%紅線。
但是由于這一紅線確定并不科學合理,已經遭到包括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內的諸多人士反思,認為中國需要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赤字率和負債率紅線。
2016年赤字率會敲定在哪個數(shù)字,目前尚不得知。楊志勇認為,要確定赤字率,直接考量因素是當年的收入形勢和支出安排,另外還與經濟增長率和債務率息息相關。
從2016年支出安排來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近期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擴大財政赤字,相應增加國債發(fā)行規(guī)模,合理確定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
這意味著國債和地方債發(fā)行規(guī)模將擴大。2015年地方政府新增債務為6000億元,在地方財力緊張的背景下,不少學者呼吁2016年增加地方發(fā)債額度。
從收入形勢來看,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2015年前11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僅5.7%,明顯低于年初預期(7.3%)。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政府勢必將加大減稅力度,如減稅主要舉措的營業(yè)稅改增值稅已經被要求在2016年全面推進,這將降低企業(yè)稅負,但同時帶來財政收入的減少,加劇財政收支矛盾。
樓繼偉在分析“十三五”財政改革面臨的形勢時稱,財政收入潛在增長率下降,財政支出剛性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觀,財政收支矛盾呈加劇之勢,平衡收支壓力較大。
也正是基于上述判斷,不少專家學者判斷,2016年財政赤字率或達到甚至超過3%。
經濟增長率也與赤字率確定息息相關。上述權威人士表示未來經濟可能會經歷一個“L”型增長階段。這意味著未來經濟將保持6.5%~7%的增速,也需要財政赤字保持一定的規(guī)模。
一般來說,如果GDP實際增長率呈下降趨勢,為了阻止其下降,并促其上升,擴大赤字支出就不可避免。
比如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沖擊,中國放棄了此前采取的穩(wěn)健性財政政策,2009年將財政赤字率從0.6%提至2.8%。而根據(jù)中國社科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財政審計研究室主任汪德華等人的測算,如果算上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等方式的隱性借債,2009年財政赤字率或超過8%,2012年和2013年赤字率超過4%。
不過,中國政府已經明確不再采取之前強刺激政策。楊志勇告訴本報記者,在債務可持續(xù)的基礎上,中國財政赤字率可以突破3%,但在前期財政支出高增長下,赤字率不會突破4%,甚至達到3.5%都比較難。
赤字的累積就是債務,由于當前中國債務規(guī)模并不小,出于防控財政風險的考慮,有專家認為赤字率提升空間并不大。
盡管樓繼偉在去年博鰲亞洲論壇上透露,中國債務規(guī)模可控,2014年年末負債率(年末債務余額/GDP)低于40%,在60%的風險控制標準內,但地方政府債務快速積累,存在局部風險。
樓繼偉稱,截至2014年底,地方政府債務余額是15.4萬億元,2015年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16萬億元。2014年底地方政府債務的債務率為86%,低于100%的警戒線,總體上風險可控。但確實存在一些地區(qū)債務規(guī)模較大,償還能力下降,個別地區(qū)存在發(fā)生局部風險的可能性。
楊志勇認為,財政赤字率不應該固定為某個數(shù)字,應該在實踐中調整,但必須實現(xiàn)財政可持續(xù),對宏觀經濟穩(wěn)定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