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窘迫和對未來的期許,真的是對立的嗎。
  前幾天,一位考友在群里問了這么一句話:“純好奇,各位的收入都是啥水平啊……”
  這位考友月入6k,到手5k,壓力有點大,因此一直疑惑報考ACCA的決定是不是過分大膽。
  很快,有群友回復了,“月入8k,入坑1年”“月入5k,剛剛報名”,“我可能膨脹了,我收入比你還少,竟然考起了ACCA”……
  原來A考人群并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都是土豪,更多的是為了未來努力奮斗的普通人。A考君和幾位考生聊了下,終于明白,為什么月入5k時,也要堅持考ACCA。
  01.
  擇善而從:“經歷過沒證的尷尬,才知道有證的重要性”
  28歲財務主管月入8k
  我覺得很多道理都要經歷過才能懂。就好比健身,20出頭的時候大家身材都不錯,說起健身都不感興趣,只有到了工作以后經常吃外賣導致體重飆升,這才意識到該減肥了。去健身房時觀察了一下,多半是身材剛開始發(fā)福的年輕人,以及為了保持身材的中年人。
  只有肥過才知瘦的好,同樣的道理,只有經歷過沒證的尷尬,才知道有證的重要性。
  工作第三年,公司有個晉升主管的機會,當時我在新人中的資歷是最老的,工作表現(xiàn)也沒得說,然而最后結果出來才發(fā)現(xiàn)一個比我晚半年進公司,一直喊我前輩的新人上任了。后來跟經理聊,經理的解釋是人家比我多兩個證書,CMA和初級職稱,一看之下差距太明顯。
  因為感覺太尷尬,沒多久我就辭職了。在新公司上班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報考ACCA,這張證書的含金量足以勝任財務總監(jiān)以下的所有財務崗位,但也夠我考幾年的了。
  至于月入8k為什么還要考證,我從不考慮這個問題,我只知道沒證的時候很難受,我不希望再經歷一次。
  02.
  小白兔白又白:“考證就像去健身房,讓我重新找回了學習的習慣”
  26歲事務所審計師月入12k
  我一直認為最適合我的就是學生生活,可惜畢業(yè)后再沒有機會回學校了。所以如果問我為什么月入5k的在職人士還要報1w的ACCA考試,我的答案是,為了重新讓自己的人生充實起來。
  我的工作是審計,在事務所里每天朝9晚8,除了出差做項目的時候,其他大部分時間就是一個人一臺電腦,手指飛速按鍵盤,做久了感覺自己像一臺機器。后來經常跟我們所里咨詢板塊同事聊天,發(fā)現(xiàn)他們的工作和我們很不一樣,做咨詢顧問可以有大量的與客戶直接溝通的機會,雖然有時候會加班到很晚,但總體來說,顧問工作比審計師有意思多了。
  但問題是,做顧問需要一些綜合性的證書,例如ACCA這樣的高含金量財會證書。光憑我的資歷直接轉顧問崗會有難度。所以我報考了ACCA,盡管上班很忙,每個月到手的數(shù)目也不多,但我還是報了。
  學ACCA之后,我深深覺得這個決定是對的,這兩年幾乎每個周末我都去高頓上ACCA的網課,兩年里考過了7科。雖然速度一般,但最重要的是我又找回上大學時那種感覺了,每次上課都會讓自己耳目一新,既提升了自己,也為以后轉咨詢行業(yè)打下了基礎。
  03.
  白鹿青崖間:“考ACCA真的會讓我們破產嗎,我不這樣認為”
  24歲外企財務會計月入6k
  我是剛轉到財務行業(yè)的,之前學的經濟。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時我也想了一會,我想的是我自己,明明月入才6k,怎么還有錢考ACCA?但是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在做這個決定時根本沒有多想。
  學經濟的都知道,當代年輕人消費理念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現(xiàn)在各種花唄,白條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消費看似超出收入范圍的東西是很正常的。我有個同學也是月入6k,但他玩單反,隨便買個鏡頭就上萬,我們覺得這很正常。理財是自己的事,只要不影響正常的生活,其他的消費決定是自由的。這就像買房子一樣,有人傾向于勒緊褲腰帶,攢夠買房子的錢后再出手,另一些人則是攢夠首付就下手,房貸慢慢還。這兩種生活方式都很正常,不必大驚小怪。
  因為剛轉行,目前是在做財務會計,但我的目標是在兩年內做到主管,所以考下ACCA是實現(xiàn)這一計劃的關鍵。在拿下ACCA后我還要考CPA,一步步來。目前雖然月入6k,但考ACCA并不會讓我吃不上飯,ACCA雖然總投入不小,但并非一次性投入,一千多的報考費,3個月才考一次,我覺得沒什么壓力。另外,拿證之后我們公司會有一定的報銷,這就是外企的優(yōu)勢了。
  高頓網校Steve老師表示,當下的收入和考證的成本之間的矛盾確實存在,考生們可以自行決定,但對于已經報考的在職人士來說,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越早拿證,就能越早收獲證書帶來的職場加速。
▎本文來源高頓,作者一川,高頓財經簽約作者,留美海龜,財經老鳥,左手逗貓,右手寫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