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的一天。
睜開眼睛,拿起手機,從打開朋友圈開始。
看,有人在外旅游,有人宅家宵夜,有人評論世界,有人分享音樂......除了這些零零散散的生活軼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朋友圈里還有那么一些人——每天都在打卡學習英語。
不知從何時開始,線上閱讀英文書籍和報刊,并且每天在朋友圈打卡的現(xiàn)象逐漸流行,很多人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學習英語,認為每天閱讀一篇全英文短篇也是一種收獲。
現(xiàn)代人將這種方式稱之為“碎片化學習”。
對于忙碌的上班族來說,要想擁有念書時那般整塊整塊的學習時間,無疑是件奢侈的事情,因此,為了達到學習的目的,只能夠利用平時各種零碎的時間,比如通勤路上,吃飯的時候,臨睡前等。
對于一邊上班一邊考證的人來說,利用好“碎片化時間”也是備考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學習USCPA的過程中,忙忙碌碌的Arthur Tan對于這一點便深有感悟。
 

 
有舍才有得
我曾經接觸過不少還是學生的USCPA學員,刻苦如他們,每周的學習時間平均都在30-40個小時左右。
然而,當我問起Arthur的學習安排時,他直言,平均一周的學習時間在20個小時左右,而考前兩周則大概每周會花費70個小時的時間。
驚訝之余,也頗感欽佩。Arthur表示,他最初報名USCPA的時候還是在校生,然而學校的課業(yè)也十分繁重,需要擠出時間來備考USCPA,后來實習了,時間和精力被工作進一步壓縮,這大抵也是Arthur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
“最難的就是備考的時間總量不多而且比較零碎,復習的時候要充分利用零碎時間,備考的方法也要合理,關鍵是要識別不同考點的重點內容,找到解不同類型題目的規(guī)律。我自己的經驗是,在復習時間不多的情況下,要抓大放小,有選擇的放棄,有舍才有得。”Arthur解釋道。
說起自己的備考經驗,Arthur提到自己并沒有用什么特別的方式,關鍵還是要從教材入手,找到每個章節(jié)的不同考點,以考點為圓心,對圍繞這個考點的相關內容進行“畫圓”,如果時間緊迫,就直接看重點的內容。
當然,做題依舊是非常關鍵的一步,除了熟悉題型之外,也是為了鞏固記憶,“毋庸置疑,做題是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最快也最有效的捷徑,只是有一點,大家一定要動筆去做,不要懶惰于動手,只在腦中搭框架,找考點,如果你不是愛因斯坦般的天才,那么在腦中形成的記憶皆是虛幻而縹緲的,一旦上了考場,分分鐘被打回原形。”
有效復習是找對“幫手”
為了在將來的職業(yè)發(fā)展中得到更好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Arthur選擇了美國注冊會計師。值得一提的是,Arthur在備考USCPA期間,同時還在準備CICPA,面對中美兩國截然不同的會計準則和考試形式,Arthur認為,有效的備考是找對給予助力的“幫手”。
抱著這樣的初衷和對于證書的目標,Arthur選擇了高頓,“高頓的課程內容非常細致全面,要點清晰,題庫對考點的覆蓋面也非常的廣,可以成功幫助USCPA的備考。”
此外,Arthur對于授課老師的專業(yè)也表示了肯定,認為老師們講課清晰,重點明確,同時又有生動的案例解釋,讓他獲益良多,大大提高了備考效率。
最終,Arthur以BEC 87,F(xiàn)AR 78,REG 85,AUD 88的成績結束了USCPA的旅程,也正在開啟職場上的新起點,相信通過中美注會資格的助力,Arthur未來必然大有可為。
▎本文作者:Stella,高頓財經簽約作者。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分享,轉載必須注明來源高頓、侵權必究、不得隨意更改和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