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學《專業(yè)基礎課程》考試大綱
一、課程編號
二、課程類別:護理學專業(yè)“專升本”專業(yè)基礎課程。
三、編寫說明
1.本考核大綱參考護理學專業(yè)綜合考核課程要求進行編寫。
2.本考核大綱適用于護理學專業(yè)“專升本”考試。
四、課程考核的要求與知識點
第一部分《系統(tǒng)解剖學》
【緒論】
1.識記:(1)人體解剖學的定義。(2)常用解剖學術語。
2.理解:(1)人體的組成。(2)人體的軸和面。
3.運用:人體解剖學姿勢。
【運動系統(tǒng)】
第一章骨學
1.識記:(1)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2)骨的分類和構造。(3)軀干骨各骨的名稱及形態(tài)結構特點。(4)四肢骨各骨的名稱及形態(tài)結構特點。(5)顱骨的組成及整體觀。
2.理解:(1)骨的化學成分及物理特性。(2)骨的發(fā)生。(3)顱底內面觀孔裂名稱及通過的結構。(4)新生兒顱的主要特征。
3.運用:全身骨性標志及其臨床意義。
第二章關節(jié)學
1.識記:(1)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及運動方式。(2)脊柱、胸廓、骨盆的組成。
(3)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橈腕(腕)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距小腿(踝)關節(jié)的結構特點及運動。
2.理解:(1)骨連結的定義及分類。(2)關節(jié)的輔助結構。(3)骨盆的界
線及分部。(4)手骨、足骨的連結。
3.運用:(1)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橈腕(腕)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距小
腿(踝)關節(jié)的運動及臨床意義。(2)男女、性骨盆的臨床意義。
第三章肌學
1.識記:(1)肌的構造、起、止點和作用。(2)斜方肌、背闊肌、豎脊肌、
胸鎖乳突肌、三角肌、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膈、股四頭肌、縫匠肌、臀大肌、股二頭肌、小腿三頭肌的起點、止點、作用及其意義。(3)斜角肌間隙、腹股溝管、腹直肌鞘、胸肌三角肌溝、肘窩、股三角、梨狀肌下孔的組成及其臨床意義。
2.理解:(1)肌的命名、輔助結構和血管神經。(2)肌的配布及作用。(3)頭肌的分類。(4)胸固有肌的名稱及作用。(5)前臂各群肌的名稱。
3.運用:(1)全身各部的肌性標志及臨床意義。(2)臨床上頸叢麻醉、測血壓、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靜脈穿刺、前囟穿刺的解剖學知識。
【內臟學】
第四章總論
1.識記:胸部標志線和腹部分區(qū)。
2.理解:內臟器官的一般結構。
3.運用:胸、腹部器官在體表的投影。
第五章消化系統(tǒng)
1.識記:(1)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功能及其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口腔的分部、咽狹的組成。(3)唾液腺的名稱及開口部位。(4)咽、食管、胃、十二指腸的位置、分部。(5)闌尾的常見位置。(6)直腸和肛管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及意義。(7)肝的位置、分葉、形態(tài)結構。(8)肝外膽道系統(tǒng)的名稱及膽汁的排出途徑。(9)胰的位置、分部和胰管的開口部位。
2.理解:(1)牙的分類及牙式。(2)小腸的分部及空、回腸的區(qū)別。(3)大腸的特征及分部。(4)咽隱窩、膽囊三角、回盲瓣、齒狀線的概念及臨床意義。(5)直腸和肛管的結構特點。
3.運用:(1)食管的三個生理性狹窄距切牙的距離與插胃管的意義。(2)肝、膽囊底、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及其臨床意義。(3)口腔護理、灌腸、直腸鏡檢查、肛門直腸指診的解剖學知識。
第六章呼吸系統(tǒng)
1.識記:(1)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及其上、下呼吸道的概念。(2)鼻旁竇的概念及其各竇的開口部位和臨床意義。(3)喉的位置、組成,喉軟骨的名稱及其喉腔的分部和臨床意義。(4)氣管的分部及組成。(5)肺的位置、分葉。(6)胸膜、胸膜腔、肋膈竇的概念。(7)縱隔的概念和分區(qū)。
2.理解:(1)氣管切開的位置。(2)左、右主支氣管的區(qū)別和臨床意義。(3)肺的形態(tài)結構。(3)縱膈各區(qū)容納的結構。
3.運用:(1)肺和胸膜的體表投影及其臨床意義。(2)臨床實施氣管切開術、支氣管鏡檢查術、胸膜腔穿刺術時的解剖學知識。
第七章泌尿系統(tǒng)
1.識記:(1)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2)腎的位置、毗鄰、被膜。(3)輸尿管的位置、分部及生理性狹窄。(4)膀胱的位置、毗鄰和分部。
2.理解:(1)腎的剖面結構特點和體表投影。(2)腎蒂、腎門、腎竇的概念。(3)女性尿道的特點。
3.運用:(1)膀胱三角的定義及臨床意義。(2)輸尿管生理性狹窄的臨床意義。
第八章男性生殖系統(tǒng)
1.識記:(1)男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2)附睪、輸精管的位置和分部。(3)男性尿道的分部、狹窄、彎曲及其前、后尿道的概念。(4)前列腺的位置、分部及意義。
2.理解:(1)了解精索、精液的概念。(2)射精管、精囊、尿道球腺的位置。(3)陰莖的組成和分部。
3.運用:(1)男性輸精管結扎的部位及其意義。(2)男性導尿術的解剖學知識及其臨床意義。
第九章女性生殖系統(tǒng)
1.識記:(1)女性生殖系統(tǒng)的組成和功能。(2)卵巢的位置和功能。(3)子宮的位置、分部、固定裝置。(4)輸卵管的位置及分部。(4)子宮附件、子
宮頸管、陰道穹的概念及其意義。
2.理解:(1)子宮腔的分部。(2)陰道、前庭大腺的位置與形態(tài)。(3)女性乳房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4)廣義會陰的概念及其分區(qū)。
3.運用:(1)輸卵管各部的臨床意義。(2)狹義會陰的概念及其意義。(3)女性導尿術的解剖學知識及其臨床意義。
第十章腹膜
1.識記:(1)腹膜、腹膜腔的概念。(2)腹膜與腹、盆腔臟器的關系。(3)小網膜的位置、分部及其內容。
2.理解:腹膜形成的結構。
3.運用:腹膜陷凹及其臨床意義。腹腔穿刺術時的解剖學知識。
【脈管系統(tǒng)】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統(tǒng)
1.識記:(1)心血管系統(tǒng)的組成及功能。(2)血液循環(huán)的定義、分類及功能。(3)心的位置、外形、心內腔結構。(4)心包及心包腔的概念和意義。(5)主動脈的起止、分部及主要分支。(6)頸總動脈、頸外動脈、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的位置、分支分布和臨床意義。(7)掌淺、深弓的組成。(8)腹主動脈的位置及其成對臟支和不成對臟支的名稱和分支分布。(9)骼內、外動脈、股動脈的位置、主要分支分布及其臨床意義。(10)上、下腔靜脈系的組成、位置和收集靜脈血的范圍。(11)上、下肢淺靜脈的名稱、起始、行程、注入的部位。(12)肝門靜脈系的組成、位置、屬支及其收集靜脈血范圍。
2.理解:(1)心傳導系統(tǒng)的概念及其內容,心的血管。(2)腦、腦膜、甲狀腺、肺、胃、小腸、大腸、肝、脾、腎、膀胱、睪丸、卵巢、子宮的動脈分支分布。(3)面靜脈、頸外靜脈的特點。(4)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的側枝循環(huán)及其臨床意義。
3.運用:(1)從體表能捫及動脈搏動的動脈的名稱、部位及其臨床意義。(2)臨床測量血壓、計數脈搏、靜脈穿刺、心內注射、心包腔穿刺的解剖學知識及其意義。(3)根據血液的定向流動知識,結合臨床用藥治療疾病的途徑。
第十二章淋巴系統(tǒng)
1.識記:(1)淋巴系統(tǒng)的組成、功能及淋巴的來源。(2)胸導管的起始、行程、注入部位和收集淋巴的范圍。(3)全身淺淋巴結群的名稱、歸流及其臨床意義;(4)脾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
2.理解:(1)淋巴干的名稱、注入,右淋巴導管注入部位及收集范圍。(2)全身主要淋巴結群的名稱及其淋巴的歸流途徑。
3.運用:根據淋巴歸流特點描述腋窩淋巴結、鎖骨上淋巴結和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的臨床意義。
【感覺器】
第十三章概述
1.識記:感覺器的定義和功能。
2.理解:感覺器的分類。
3.運用:分析一般感覺和特殊感覺的各感覺器名稱。
第十四章視器
1.識記:(1)眼球壁層次結構特征。(2)眼球內容物的名稱、結構及其作用。(3)臉和眼外肌的作用。
2.理解:(1)結膜、淚器的分類和結構特點。(2)眼的血管和神經。
3.運用:(1)眼屈光系統(tǒng)的名稱、作用。(2)外界光線到達視網膜的途徑。(3)眼球外肌損傷后的臨床表現(xiàn)。(4)青光眼、白內障的解剖學知識。
第十五章前庭蝸器
1.識記:(1)耳的組成及分部。(2)咽鼓管的特點。(3)內耳的分部及其各部的結構特點。
2.理解:(1)外耳的分部及其特點。(2)鼓室六壁及其內容物。(3)壺腹嵴、橢圓囊斑、球囊斑、螺旋器的概念及功能。
3.運用:(1)分析中耳炎的解剖學特征。(2)試述位置覺和聽覺的解剖學知識。(3)試述外界聲波產生聽覺的原理。
【神經系統(tǒng)】
第十六章總論
1.識記:(1)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分類和功能。(2)神經系統(tǒng)常用術語。
2.理解:反射及反射弧的概念。
3.運用:分析神經系統(tǒng)完成反射的物質基礎。
第十七章中樞神經系統(tǒng)
1.識記:(1)脊髓的位置、內部結構特征、功能及臨床意義。(2)腦干的位置、分布及其各部的形態(tài)結構、內部結構特點。(3)端腦的位置、分葉及其皮質功能定位。(4)端腦內部結構的名稱、組成和功能。(5)內囊的位置、組成、分部、結構及其意義。(6)背側丘腦、下丘腦的位置、結構和功能。
2.理解:(1)脊髓節(jié)段與椎骨的對應關系。(2)腦干內非腦神經核團的分類、名稱、位置。(3)端腦的纖維聯(lián)系和功能。(4)小腦的位置、分部、內部結構。
3.運用:(1)根據解剖學知識,分析和推斷椎骨骨折后損傷的脊髓節(jié)段。
(2)綜合分析不同斷面腦干損傷后的臨床表現(xiàn)特征。(3)試述端腦主要溝回損傷后的臨床特征。
第十八章周圍神經系統(tǒng)
1.識記:(1)脊神經的組成、分部和纖維成分。(2)頸叢、臂叢、腰叢和骶叢的組成、位置、主要分支分布及其臨床意義。(3)腦神經的名稱、纖維成分和各對腦神經的起止核、出入顱部位、分支分布及其臨床意義。(4)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區(qū)別。
2.理解:(1)周圍神經節(jié)的名稱、部位。(2)周圍神經的再生。(3)腦神經前支的分支分布。(4)內臟運動周圍神經節(jié)的名稱和位置。(6)牽涉性痛和一些重要器官的神經支配。
3.運用:膈神經、腋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尺神經、坐骨神經、脛神經、
腓總神經、腦神經的第Ⅱ、Ⅲ、Ⅳ、Ⅴ、Ⅵ、Ⅶ、Ⅹ、Ⅺ、Ⅻ對損傷后的臨床表
現(xiàn)特征。
第十九章神經系統(tǒng)的傳導通路
1.識記:(1)傳導路的定義及分類。(2)軀干和四肢部淺、深感覺傳導通路的名稱、組成、神經元的位置、交叉部位、起止和臨床意義。(3)視覺傳導路的起止、神經元的位置、交叉部位和臨床意義。(4)錐體系傳導路的名稱、上下神經元(核)的位置、交叉部位和臨床意義。
2.理解:(1)頭面部淺、深感覺傳導路的名稱、起止、交叉部位和意義。(2)對光反射通路、聽覺傳導路和平衡覺傳導路的起止、名稱、神經元的位置及其臨床意義。
3.運用:試用解剖學知識,綜合分析、判斷大腦皮質、內囊、腦干、脊髓損傷后各傳導路受影響的臨床表現(xiàn)。
第二十章腦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腦脊液循環(huán)
1.識記:(1)脊髓被膜的名稱、結構特點和硬膜外隙、蛛網膜下隙的組成
及其意義。(2)腦被膜的名稱、結構特點。(3)腦動脈血管的來源、名稱、分支分布及其臨床意義。(4)腦脊液的產生部位、循環(huán)途徑和功能。
2.理解:(1)硬腦膜竇的連通關系。(2)脊髓血液供應和腦靜脈血的歸流途徑。
3.運用:(1)硬膜外隙麻醉、腦脊液穿刺術的解剖學知識特征。(2)舉例說明腦缺血的解剖學意義。(3)分析顱骨骨折后腦脊液外漏的解剖學特征。
第二十一章內分泌系統(tǒng)
1.識記:(1)垂體的位置、分部和功能。(2)甲狀腺的位置、分葉結構特點和臨床意義。(3)腎上腺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及其功能。
2.理解:甲狀旁腺、松果體和胸腺的位置、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
3.運用:描述“巨人癥”、“侏儒癥”和“甲亢”的解剖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