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年末最熱鬧的資本市場大戲,把懸念留給了來年。據(jù)報道,昨日港交所披露的數(shù)據(jù)顯示,寶能、安邦在萬科停牌前,分別“閃電”增持萬科A股票,兩者持股合計超30%。
停牌是針對敵意收購可以想得到的反擊。寶能系對萬科的渴望,就是“蛇吞象”式的渴望,這種渴望只能借助杠桿資金才能滿足。萬科停牌會直接導致寶能系的資金成本壓力增大,直至抓骨撓心。但是,這枚“毒丸”對于中小股東意味著什么,目前沒有人知道。假如萬科找到與其價值觀相符合的戰(zhàn)略投資者進行定向增發(fā),那么“毒性”就只針對寶能系,假如僅僅是通過稀釋股權(quán)的方式以削弱寶能系的控制力,那么中小股東就可能同時“中毒”。
在這場管理層與資本的對決中,中小股東無從置喙,只能被動等待裁決。這種被動,或許就是中小股東觀賞這場資本大戲的“門票”,是必須付出的成本。畢竟,到目前為止,雙方的爭斗都沒有脫離規(guī)則,都是按照資本市場規(guī)定的游戲規(guī)則進行。因此,中小股東的利益誰來維護之問,暫時還找不到答案。而這不是這場資本大戲帶來的*10困惑。一出熱鬧戲,還引發(fā)了關(guān)于資本是否有道德屬性,上市公司管理層如何盡責等一系列爭論。這些爭論都直接涉及股市商業(yè)倫理。
比如,“誰是趙家人”。萬科之爭一出現(xiàn),很快網(wǎng)絡上就將源自《阿Q正傳》“你也配姓趙”的流行語移植了進來,分析雙方的資金實力、政治背景,這場在市場規(guī)則范圍內(nèi)的董事會席位之爭被放大成了若干復雜版本。實際上,敵意收購者被稱作“門口的野蠻人”,盡管王石毫不掩飾對寶能系的拒絕立場,但其內(nèi)部講話中的“野蠻人”之說,只是習慣說法,應不帶有道德定義或“出身歧視”。過度渲染,無論出于戲謔還是故意,都會導致公眾失去正確解讀視角,要么給資本和萬科劃出一道善與惡的道德分野,要么將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導向“血統(tǒng)”決定論、原罪決定論,這只能讓萬科之爭付出游戲規(guī)則之外的代價,這種代價,不僅是對決雙方支付。
風險不止于此。萬科之爭,讓精明的投資者開始對類似萬科的100多家“無主”上市公司中來回篩選,押寶新的“萬科”獲利。問題是,這些“無主”公司是否如萬科一樣有成熟的管理體系和穩(wěn)定的價值理念?是否會使本就投機氛圍濃厚的股市更趨投機?
公眾公司的股權(quán),本就是掛牌銷售的標的,有資金者得之,得之必然尋求話事權(quán)。被收購者根據(jù)自身判斷,有權(quán)歡迎和拒絕其訴求,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是,鑒于萬科的標桿企業(yè)地位和寶能系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的雄心,鑒于因爭權(quán)帶來的風險,公眾有權(quán)利提出更高要求。
萬科管理層不能只強調(diào)價值和情懷,對于中小股東,股價才能最值得關(guān)心的問題。過去多年的股價低迷,有可能讓中小股東在股東大會上支持收購方。無論從情懷還是維護管理層的穩(wěn)定出發(fā),萬科管理層都有必要更好履行對中小股東的義務,盡量在不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前提下化解寶能系帶來的外部性壓力;寶能系也需要將資金來源透明化,就是否有險資參與到這場充滿風險的爭奪戰(zhàn)中作出說明,保證投保人利益不受損失。
同時,也要看到萬科模式的真正價值,不以破壞萬科模式為代價追求短期市場利益。如此,雙方就可能找到利益交集點,中小股東利益也可得到維護。讓這場進行中的資本大戲,成為構(gòu)建股市商業(yè)新倫理的一部分,而不是零和游戲的開始,萬科和寶能系應該建立這樣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