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6日出臺各項維護股市穩(wěn)定的措施已經整整一個月了。應當說,這些維穩(wěn)措施的出臺,對穩(wěn)定市場,恢復投資者信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說市場已經穩(wěn)定了還為時過早。要保持資本市場長期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一年多來股市過山車式的行情以及近一個月來采取的穩(wěn)定股市的措施,有很多需要思考、反思和總結的地方。
  去年的11月、12月,直到今年的1月,我一直在講股市的春天來了,但是我希望是慢牛,不希望很快步入炎熱的夏天。有人問,股市炎熱夏天的指標是什么?我說有三項指標:*9,股價連續(xù)上漲,而且是快漲,瘋漲,每天一百點、二百點往上漲。第二,在瘋漲的過程中基本沒有像樣的回調。第三,全民炒股。后來我又補充了三項指標,即天量交易、市盈率過高和換手率過高。這就是股市酷暑。到今年的5月底、6月初,這六項指標全部出現(xiàn)。我認為中國股市已經進入高風險區(qū),進入酷暑期。
  酷暑來臨,冬天還會遠嗎?
  暴跌是不正常的,但暴漲本身也是不正常的。從去年7月的兩千點漲到今年6月初五千多點,速度驚人。對比這一波行業(yè)和07年那波行情,分別到達5100點和6124點的高位,走勢圖幾乎一模一樣。所以,斷崖式暴跌是預料之中的。
  這次下跌,就是對前期暴漲的報復性下跌和修復,這是必然的。獲利盤回吐、高管減持、杠桿資金平倉等,最終引起了散戶的恐慌拋售,造成暴跌局面。而造成此次非正常暴跌的主要責任不在散戶,而是證券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管不力和大的投資機構、大戶過度投機造成的。
  其他因素,包括杠桿、股指期貨、場外配資與第三方平臺,等等,也起作用,但不是本質。這些技術性的因素,可以助漲也可以助跌,不是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第三方平臺的介入,聚攏了小股民的資金,杠桿的存在放大了他們的投資可能和空間,也確實存在不好控制的問題,需要以恰當?shù)姆绞郊訌姳O(jiān)管。但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歸罪于技術性因素和工具創(chuàng)新,根本上是制度問題。這些創(chuàng)新工具可以有好的作用,也可以起壞作用,關鍵是制度設計怎么引導。
  我認為,本輪下跌和調整是消除有毒資產,去杠桿,擠泡沫的過程,對投資者和市場來說,是痛苦甚至是殘酷的。但是很難避免的,也是必須承受的。相信經過本輪調整,會對今后的慢牛行情奠定良好基礎。
  系統(tǒng)性風險夸大其詞,維穩(wěn)措施應遵循市場規(guī)律
  暴跌出現(xiàn)后,業(yè)界人士和專家們開始分析原因,各種說法不絕于耳。最吸引眼球的是國內外勢力聯(lián)合起來做空股市,做空中國,如不救市會導致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強烈要求政府出面救市。我則認為,有暴漲必有暴跌,這是市場規(guī)律。應把暴跌的原因分析清楚,再采取穩(wěn)定市場的措施不遲,盲目救市將遺患無窮。中國股市的問題究竟在哪里?我們需要認真思考。
  我們的股指最低到過324點(1994年),近幾年來有2005年998點,2008年1664點,然后長期徘徊在2000點左右,那時候都不需要救,現(xiàn)在3500、3600、3700卻要救?3500點是危機嗎?雖說平倉給投資者帶來了一些損失,但是整體而言,銀行、保險、信托等整個金融系統(tǒng)并沒有遭遇大的損失。所以,不會發(fā)生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從這個判斷出發(fā),是否要動用國家的力量去救市的問題是應當允許討論的。
  在7月初,股市急速下跌的情況下,也許我們對形勢的判斷過于嚴重了。為了救市,有關部門倉促間出臺了一系列救市措施,有的不夠慎重也不科學,甚至違背市場規(guī)律。比如,暫停新股發(fā)行,資金已經凍結,說停就停。如果從法律角度看,這是違反合同法的。投資者要問:3500點停發(fā),多少點恢復?回顧歷史,我們曾經有8次停發(fā)新股,總體效果是不好的。從投資的角度來講,停發(fā)新股和股市上漲之間沒有關聯(lián)性,甚至負相關的。而且隨意停發(fā)對市場造成的損害很大。股市失去了融投資功能,只有炒作功能了。
  還有一個核心問題被忽略了,即救市的目標問題。有消息說,21家券商表態(tài)在4500點以前自有資金只能買不能賣股票,給人的印象就是政府救市要救到4500點。首先,券商能不能堅持到4500點不得而知,券商真買了但不能賣,真把資金套進去了,誰負責任?利用中證金公司去救,他們的資金基本是國家資金,把這些資金套牢怎么辦?
  其次,有沒有人冷靜分析過,在目前的經濟和企業(yè)效益下滑的情況下,中國股市多少點比較合適?就算救到4500點,要再跌下去怎么辦?更重要的是救市的邏輯,此次救市到底要達到什么目標?救投資者信心?投資者信心是靠政府擔保、承諾來恢復的嗎?現(xiàn)在可好,只聽說正在研究政府救市資金如何退出,股市就大跌,我們要趕緊“辟謠”。如果政府退出或不再救市,股市是不是還會下跌?因此這種投資者信心的恢復是十分脆弱的。信心不是靠救出來的,5月下旬投資者信心滿滿,是因為他們預期股市還有上漲空間,他們在股市上賺到了錢。
  現(xiàn)在投資者已對股市不看好,信心從何而來?只能指望政府來救市了,政府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投資者的情緒,股市不是完全變成政策市了嗎?救點位?救點位就是要求政府來托市,政府不是用1萬多億資金救到4000點以上了嗎?后來不還是下來了嗎?7月28日一天竟然降了8.48%,這是8年來沒有的事!必須清楚,從3500點到4500點,每個點位都有大量套牢盤,只要救到某一點位,解套資金都會逃跑離開市場,會加大救市難度。
  股市底有自然底和政策底之分,如果股市跌到自然底,就會反彈甚至反轉。如果非要有一個政策底,那就要政府來托底,應當說難度很大。因為市場漲跌有自己的規(guī)律。也就是靠政府救市來維護市場穩(wěn)定是很困難的。
  在股市暴跌的情況下,政府出臺一些措施來穩(wěn)定市場是必要的,也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不能視為救市,只有在股市崩潰的情況下才談得上救市。這輪股市是從2000點漲起來的,一年不到漲到5000點,又降到3500點(只是下跌速度過快),與2000點相比上漲了75%,怎能叫崩潰?所謂應急措施也要依法辦事,要尊重市場、按市場規(guī)律辦事。我們不應因為所謂“救市”,把市場的市場變成政府的市場,政府不能把自己變成“操盤手”。不能把自己變成市場多空博弈的一方,那就太被動了。
  維穩(wěn)措施只是臨時措施,待市場穩(wěn)定后,政府應把市場應當自己調節(jié)的事情交還給市場。政府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政府的職責是維護公正、公開和公平的市場環(huán)境,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制度建設是根本出路,公平導向是核心要義
  中國股市暴漲暴跌、牛短熊長幾乎成了常態(tài)。最根本的問題是制度缺陷。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行進一步改革。中國股市存在很多問題,市盈率過高,換手率過高,過度投機等等,很多問題是制度缺陷導致的,因此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改革。股市暴跌是一件壞事,但也可轉化為好事,那就是使我們頭腦清醒,痛定思痛。要加大改革力度,使中國資本市場能夠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為促進中國經濟發(fā)展,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做出更大貢獻。
  首先需要改革發(fā)行制度。新股到現(xiàn)在為止仍然是稀缺資源。這次“救市”又把IPO停掉了,前面說過,歷史上因股市低迷已經暫停IPO八次了,沒取得好的效果,卻產生很大負效應。只有一級市場才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F(xiàn)在很多企業(yè)無法上市了,市場幾乎失去了融投資功能。我認為要救首先也要先救一級市場。中國股市有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股市一下跌,就加罪于新股發(fā)行,就說新股發(fā)行太多,造成二級市場失血,監(jiān)管部門就隨意停發(fā)新股;但是一旦發(fā)行了新股又會遭到瘋搶,中簽率多年來都是千分之幾,占用大量申購資金。
  這不是新股發(fā)行本身的問題,是新股發(fā)行制度不合理、不公平的問題。我主張不要停止IPO,只要根據市場情況調節(jié)發(fā)行節(jié)奏(實際發(fā)行不發(fā)行是企業(yè)自己的事),改變發(fā)行方式就可以了。當然希望盡快實行發(fā)行注冊制,要市場發(fā)行,不要行政發(fā)行。但也不要以為實行了注冊制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在中國股市其他制度不健全、監(jiān)管不力的情況下,搞得不好也許會出現(xiàn)新的混亂。
  在實行注冊制之前,我主張實行發(fā)行均股制,建議取消網下對機構和大戶配售,取消網上老股民市值配售。一律網上認購,取消中簽辦法(避免天量資金去打新股),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只能用一個賬戶買,每個賬戶只能購買限定股數(shù),先購先得,售完為止。目前的發(fā)行制度存在向富的不公平現(xiàn)象,有利于大戶,有利于機構,有利于既得資源的人,改革后要讓小股民也能享受到一級市場收益。
  此外還需要改革交易制度,改革融資融券制度,改革分紅制度,改革信息披露制度,改革退市制度,完善公司制度,完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改革和完善資本市場監(jiān)管制度,加強資本市場文化建設等等。只有這樣,中國資本市場才有希望。
        本文來源:新浪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