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則是一篇1月5日星期一*7的財稅資訊的文章——香港擬漲車輛購置稅和停車費來治理交通的擁堵,大家可以慢慢閱讀哦。
  香港路窄車多,塞車同樣嚴重,港府治堵不限牌不限購,而是通過經(jīng)濟杠桿增加稅費讓你買不起、養(yǎng)不起私家車。香港交通咨詢委員會(交咨會)前日發(fā)布《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報告建議12招改善塞車,當中一半措施涉及增加收費,包括大幅增加首次登記稅和牌照年費15%,而違例停車告票罰款及咪表停車收費增加40%。
  香港車輛十年增30%
  香港究竟有多塞車?交咨會發(fā)表《香港道路交通擠塞研究報告》,2003至2013年,香港車輛數(shù)目由52.4萬輛增至68.1萬輛,增幅三成,年均增加3.4%。同期私家車增加最多,由33.8萬多輛增至47.5萬多輛,增幅四成,年均增加4.6%,屬極高水平;而香港所有隧道和大部分主要道路,被私家車占用了四至七成路面,但只占總載客量16%,效率比占載客量71%的巴士和小巴低。
  路上車多讓市區(qū)平均行車速度在十年間下跌11%,至每小時22.7公里,甚至部分主要道路行車速度約每小時10公里,僅比成人步行快一倍。
  交咨會估計,假如不壓抑私家車增長速度,十年后市區(qū)平均行車速度將減慢約15%,而空氣污染情況將倍增。
  建議違例停車罰款額增40%
  交咨會早前訪問逾9000名市民及駕駛者,約七成同意有需要控制私家車的增長。為解決塞車,交咨會建議12項改善措施。
  在短中期措施方面,主要是增加駕駛者的財政負擔減少市民買新車意欲,包括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增幅超過15%;嚴格規(guī)范環(huán)保私家車的認可標準,以避免寬減首次登記稅。此外,香港私家車每年需要繳納牌照費,按照車輛型號不同牌照費在3800多元(港元,下同)至1.1萬元不等,但考慮到同期通脹累計達15%,交咨會建議政府加牌費不少于同期通脹。
  報告建議大幅增加違例停車的定額罰款。交咨會主席郭琳廣指出,香港違例停車罰款水平自1994年起未再調整,逐漸失去阻嚇力,建議按期內通脹最少提高40%,如果能落實,未來違例停車罰款會由320元增至450元;禁區(qū)上落客或貨物罰款由450元增至630元。
  報告還建議,調高過去20年未曾調整的咪表停車位收費。目前香港約有1.8萬多個路邊咪表泊位收費,但收費自1994年起維持每15分鐘4元,比私人停車場收費便宜。交咨會認為有必要漲價,建議按期內通脹最少提高40%。
  最后報告還建議,在中環(huán)灣仔繞道2017年通車后,推行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即進入上述路段需征收費用,即擁堵道路收費),并以中區(qū)作為試點。
  專家認為擁堵道路收費最有效
  交咨會主席郭琳廣承認,明白有關建議可能讓部分道路使用者不便,但相信建議可以有助改善整體交通問題,希望當局接納。政府則回應指,會仔細研究交咨會所提出的建議,并會在適當時候回應。
  理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熊永達認為,按世界經(jīng)驗,電子道路收費是最能解決道路擠塞的措施,建議政府按實際道路流量而非劃一時段作收費,而其他增加收費措施可能會引起私家車主爭議。
  為了治堵,深圳日前突然宣布限牌措施。實際上,在香港交咨會的逾百頁的研究報告中,提出了12項解決塞車的建議,但原來交咨會也考慮過一些海外及內地曾使用的辣招,例如限制車牌數(shù)目、單雙號限行、把塞車相關違例事項的執(zhí)法工作外判及提高燃油稅等,但最終因措施太過嚴厲,勢必引起爭議而暫擱。不過,交通咨詢委員會主席郭琳廣指,如果現(xiàn)在建議的措施無助改善塞車情況,政府或須考慮采納這些辣招。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