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我是王總,請你馬上發(fā)一份公司通訊錄到我郵箱里。我的郵箱是……”根據這條短信的要求,上海一家公司人事部員工小陳將公司通訊錄發(fā)送到了一個指定郵箱。
利用通訊錄,犯罪嫌疑人把這家公司的多名員工拉進了一個微信群,自己扮演老板,并要求出納先打錢再走程序。當97萬元轉賬到一個指定的銀行賬號后,“老板”便失聯(lián)了。
8月24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警方獲悉,經過偵查,民警發(fā)現犯罪嫌疑人構成了一個“買賣信息-網絡誘騙-分包轉賬-洗錢-取現”形成流水操作的利益集團,并抓獲多名犯罪嫌疑人。
建群冒充老板
據警方介紹,小陳是上海閔行區(qū)莘莊工業(yè)區(qū)一家公司人事部門的員工。2016年7月11日,她突然收到了一條自稱公司老板手機發(fā)來的短信,短信要求小陳將公司通訊錄發(fā)送到一個指定郵箱。小陳平時很少遇到老板,看到這條陌生號碼發(fā)來的短信后信以為真,立即將公司通訊錄發(fā)送到了短信要求的郵箱。
當天通訊錄發(fā)出后沒多久,小陳和主管經理以及財務、出納被拉進了一個群。隨后,“老板”又在群里單獨加了出納小張的賬號。“小張,馬上打一筆97萬到這個賬號上,有急用,你們做好審批報告,下午我回來再補批。”出納小張在接到這條短信后,當天立即將錢打到該賬號上。錢一打出去,“老板”就消失了。
一筆大額金額從公司轉出,沒有審批程序嗎?民警發(fā)現,該詐騙集團刻意規(guī)避了種種疑點,編寫的劇本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犯罪嫌疑人先群發(fā)一條“發(fā)送通訊錄到我郵箱”的短信,吸引對通訊錄有存檔權限的人上當,在收到通訊錄后立即找到財務、出納的賬號,并通過電話搜索出老板的微信頭像,偽造一個與真正公司老板頭像相同的賬號。
當把財務等人被拉進群里時,犯罪嫌疑人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幾乎所有人都相信,群里這位的確是公司老板。出納在轉出錢后沒多久,開始走審批流程,騙局不攻自破,但此時“老板”早已失聯(lián)。
贓款被分成多筆轉走
7月11日,閔行警方接到公司報警后,立即組織刑偵支隊、金都派出所成立專案組,全力展開偵查,減少企業(yè)損失。
民警偵查發(fā)現,97萬元在轉賬到指定賬戶后,于7月12日凌晨被分成多筆資金轉到分別注冊在上海和深圳的2個第三方資金平臺,以及廣西的6張銀行卡上。于是,專案組立即奔赴第三方資金平臺注冊地和廣西,試圖從詐騙集團交易末端獲取犯罪嫌疑人信息。
民警發(fā)現,大部分的資金被流轉到第三方資金平臺后,就無法再獲取資金的流轉去向,而銀行卡上的資金在獲得轉賬后,又分成了四個層級最后被分別打入六張銀行卡中。一筆17萬的資金,被打入6張不同注冊地點的卡,最后由5名團伙內專職取現的“車手”取走。
7月,專案組分赴京、粵、桂、京多地開展偵查工作。雖然詐騙集團企圖通過第三方平臺洗白贓款,并利用各種消費、存取款業(yè)務造成賬面多筆交易無法厘清,但是偵查員們從取現監(jiān)控、交易流水的線索中抽絲剝繭,最后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唐某。
通過道路監(jiān)控民警發(fā)現,作為詐騙集團末端取現的“車手”,唐某定期往來于廣西兩個縣城,其另一個身份是出租車司機。監(jiān)控顯示,7月12日下午,在小陳所屬公司被騙后,唐某通過ATM機取走了部分上家打來的贓款。
經過近三個星期的外圍偵查,專案組基本摸清了這一詐騙集團的基本結構。這是一個從“買賣信息-網絡誘騙-分包轉賬-洗錢-取現”形成流水操作的利益集團。為了不打草驚蛇,專案組決定從利益鏈末端專職取現的“車手”入手。
8月5日,“車手”唐某被抓獲;8月9日,在唐某的指認下,另外兩名“車手”陳某、馬某被抓獲,還有兩名專門承接取現業(yè)務、招募“車手”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列入網上追逃對象。
犯罪嫌疑人交代,該集團中各分工層級之間屬松散型結構,犯罪嫌疑人在騙到資金后,會將“業(yè)務”發(fā)包給專門承接取現業(yè)務、招募“車手”的負責人,由該負責人再安排取現。取現有嚴格的“行規(guī)”:半小時內贓款如未取走,將按贓款的一定比例賠償上家。
據閔行警方介紹,下一步,閔行警方將配合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一同對上級利益鏈展開進一步偵查,而整個案件案值將超過一千余萬元。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網;作者:張婧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