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新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fā)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以先入庫的存貨先發(fā)出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fā)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先入庫的存貨成本在后入庫的存貨成本之前轉出,據此確定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例】2007年12月A公司有D材料期初庫存l 000噸,單位成本l 000元;l2月2日購入2 000噸,單位成本為1 050元;12月4日發(fā)出1 200噸。按照先進先出法計算發(fā)出材料的成本。
1 000×1 000+200×1 050=1 210 000(元)
采用先進先出法,期末存貨成本比較接近現行的市場價值。其優(yōu)點是企業(yè)不能隨意挑選存貨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核算工作量比較大,對于存貨進出比較頻繁的企業(yè)更是如此,而且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yè)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的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yè)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2、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亦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收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據以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發(fā)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月初結存
存貨的數量+本月收入存貨的數量)
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本期發(fā)出存貨的成本=本期發(fā)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期初存貨成本+本期收入存貨成本一期末存貨成本
采用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但是,采用這種方法,平時存貨明細賬只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金額以及發(fā)出存貨和結存存貨的數量,無法在賬面上提供發(fā)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于加強對存貨的管理。
3、移動加權平均法
采用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每進一次材料,如果收入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與庫存材料的實際平均成本不一致,就要計算一次平均成本;然后按平均成本在領料憑證上標價。材料的平均單位成本的計算公式為:
材料平均單位成本=(以前結余材料的實際成本+本批收入材料的實際成本)/(前結存材料數量
+本批收入材料數量)
發(fā)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fā)出材料數量×材料平均單位成本
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材料的計價工作可以分散在平時進行,有利于月末的結賬和發(fā)出的材料總成本的計算工作,但對于材料購進很頻繁的企業(yè),平時的材料的計價工作仍很繁重。采用這種計價方法,資產負債表上期末結存的存貨價值和計入本期成本的存貨費用都比較接近當時的市場價格,本期損益的計算比較正確。
4、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這一方法是假定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次或生產批次,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fā)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發(fā)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fā)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例】A公司本月生產領用A材料2 000kg,經確認其中1 000kg屬*9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5元;600kg屬第二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6元;400kg屬第三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8元。本月發(fā)出A材料的成本計算如下:
發(fā)出材料實際成本=1 000×25+600×26+400×28=51 800(元)
這種方法能比較合理、準確地計算出發(fā)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但采用這種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對發(fā)出和結存存貨的批次進行具體認定,以辨別其所屬的收入批次,所以,實務操作工作量繁重。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fā)出存貨的成本。
高頓網校溫馨提示:高頓網校為您提供權威、專業(yè)的初級實務、高級實務、稅務處理、技能拓展、全面會計實務等資訊。在線會計實務試題,每天免費直播上課,更多精品網課免費試聽。高頓網校會計實務頻道為大家提供大量的會計入門基礎知識,對會計從業(yè)人員非常有參考價值。《取證上崗直通車》,保過取證+真帳實訓,一次搞定好工作! 通過會計從業(yè)考試,并具備出納、會計實操技能。
會計實務精彩推薦:2016年財會考試月歷2016年財會考試信息指南會計職稱新人成長攻略初級會計實務知識詳解會計人必看知識!如何做會計報表財會專家解讀:會計電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