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開支
資本開支又稱資本性支出,是指企業(yè)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支出以及與之相關的貸款利息支出。這部分支出在現金流量表中體現在“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項目。
資本開支是使許多會計期間受益的支出,發(fā)生時記入資產賬戶或預付費用賬戶。如購進固定資產的支出,以及增加現有固定資產價值的支出。資本支出通常包括固定資產增置及改造支出。這些支出的目的不是維持其原有的服務能力,而是為了獲得更大的未來效益。在會計實務中正確區(qū)分現期支出和資本支出的目的是正確地計算各期的損益和正確反映長期資產的價值。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標準
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標準主要包括支出的效益以及支出的屬性兩種說法。
“支出的效益”指的是由一項支出的發(fā)生而產生經濟效益時間的長短。若一項支出的效益長于一個會計期間,則該項支出屬于資本性支出。若一項支出的效益僅限于一個會計期間,則此項支出屬于收益性支出。這種說法依據的是成本歸屬理論,即凡資本性支出應對象化為成本,并在其耗用的期間內結轉為成本,而收益性支出則應在支出發(fā)生的期間確認為費用。這種說法雖然具備理論依據,但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
而以“支出的屬性”作為標準對支出進行劃分,即一項支出符合資產的定義,則屬于資本性支出,否則為當期費用,屬于收益性支出。在國際慣例中,較多采用“支出的屬性”或“未來收益能否流入企業(yè)”為界限對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進行劃分。
以上就是【資本開支】的全部內容。歡迎大家前往高頓教育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頻道,學習更多精品課程,查看完整報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