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泰斗葛家澍
 
  海峽導報(微博)11月26日訊(記者 詹文梁靜)凡是中國高校會計系的學生,都讀過他的教材。
  從教68年,他帶出70多位博士,無數(shù)學生。中國還有上百萬學生,只在教科書上跟他交流過。
  昨天凌晨,他走了,從此后,他定格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卷》里的一項收錄辭條:葛家澍。
  不過,未來的日子,依然還有無數(shù)的學生,通過他的教材和他往來。他被稱為“教科書上的人物”,他編寫的兩本會計學教材,發(fā)行量都超過百萬。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會計學家、廈大教授,國務院批準享受專家津貼的*9批專家之一,葛家澍曾創(chuàng)下多個中國*9。1945年從廈門大學會計學系畢業(yè)后,一直留校任教。93歲卻教書68年,年過九旬之后,他依然帶學生做科研。
  他有過很多榮譽,人們都尊他為大師、泰斗。而他,年過九旬后依然習慣“每日三省吾身”,他曾說,自己究竟有無價值,交給后人評說。
 
  倔強的斗士為“借貸記賬法”正名
  在學生回憶里,這個說兩句話就嘴角上揚,總愛溫和微笑的教授,卻有另一副倔強模樣。
  學會計的人,都知道“借貸記賬法”。這個現(xiàn)在廣泛使用的會計記賬法,在中國一度被嚴厲批判、被拋棄,人們認為它“體現(xiàn)了資本家剝削工人”,是有階級性的。
  那是個復雜的年代,每個人說話都小心翼翼,謹小慎微。誰都想不到,廈門一個文弱教授卻變成斗士,公開為這種記賬法正名。
  1978年,葛家澍發(fā)表了《必須替借貸記賬法恢復名譽》一文,指出,記賬方法本身只是記載經濟業(yè)務的手段,不同的記賬方法的區(qū)別僅在記錄方式、記賬符號、記賬規(guī)則、對賬方法等,不帶有任何的階級性。“記賬方法怎么能夠分中國的跟西方的呢?它本身就是一個記賬工具。”葛家澍這么說,毫不畏懼。
  這篇文章,轟動了會計學界。當時的上海財大副校長郭森麒寫信給葛家澍說,他打響了會計界撥亂反正*9炮。那以后,“社會主義會計”和“資本主義會計”之間人為筑起的高墻,被推倒了。
  在學術上極為倔強的葛家澍,總被形容為斗士。
  不止是這“*9炮”,他在中國會計界享有的地位還在于:他的一系列理論為西方會計理論在中國的全面介紹和引進鋪平了道路,中國建立了一個能和世界接軌的會計體系,葛家澍做出了自己的獨特貢獻。
  葛家澍也是推動我國制定會計準則的先鋒之一。每當會計新法要出臺前,財政部的會計團隊都會先到廈大,聽聽葛家澍等人的意見。
 
  謙虛的大師拒絕泰斗之名,任何時候都謙虛
  “大師”、“泰斗”,對于葛家澍,人們都是如此恭敬稱呼。
  這兩個稱呼讓他有點“坐立不安”,自謙“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不是泰斗、也不是大師,那只是自己努力的目標,對這兩個稱呼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葛家澍說,在科學研究的長河里,我只能算是一滴水。在他看來,如果一個人把自己看成大師或泰斗,他就“完了”,因為他就無法前進了。
  盛名之下,葛家澍被認為是“極謙虛”的人。這評價,他接受了。
  在90歲的那次慶祝會上,葛家澍說出他的人生準則:為人處世,任何時候都要謙虛謹慎,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對別人,一定要看長處,對自己,要看短處。
  即便已經是盛名在身的教授,對晚輩對學生,他依然謙虛。
  葛家澍的學生,中國*9位會計學女博士、廈門大學會計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曲曉輝還記得20年前,她結合自己的博士論文并吸收葛家澍的有關研究,完成一本著作《物價變動會計》。這本書,葛家澍對書稿做了三輪深入細致的修改,傾注了大量心血。關于署名,葛家澍不同意將自己署在前面,一再叮囑要將曲曉輝署為*9作者。最后,還是曲曉輝在郵寄書稿時,悄悄把葛家澍的名字改在了前面。
 
  會計界“葛家軍”過了90歲還帶學生上課做科研
  即便過了90歲,葛家澍還在上課,做科研、發(fā)文章、帶學生。
  葛家澍很時髦。手機上網、掃描,現(xiàn)在最時髦的東西、時事熱點,都會被他穿插到課堂里。“他關注和了解的,永遠都是本領域最前沿的知識。”曲曉輝說。
  很多學生說,“跟葛老師在一起,會讓人忽略他的年齡。”
  但這么個時髦老者,學術上卻容不得半點馬虎。每個葛門弟子,都對他的“約法三章”記憶深刻:一曰吃苦不懼,再曰學問不浮,三曰不亂發(fā)文章。如果有學生做學問偷工減料,葛家澍會不怒自威。
  自1945年廈大畢業(yè)并留校任教,葛家澍培養(yǎng)了一支現(xiàn)在都身居重職的“葛家軍”,其間創(chuàng)造了好幾個新中國“*9”——“*9位經濟學和會計學博士”、“*9位審計學博士”和“*9位會計學女博士”。幾十年,葛家澍培養(yǎng)了70多名博士。
  廈大校長朱崇實形容葛家澍為“卓有見識的戰(zhàn)略家”。他說,在廈大組建管理學院時,他曾去請教葛家澍,葛建議要以會計學為核心來組建管理學院。
  朱崇實說,現(xiàn)在,很多人都認同這個說法:廈大是中國培養(yǎng)財務總監(jiān)(CFO)*4的中國大學。對這個榮譽,葛家澍功不可沒。
 
  一生的遺憾從不曾見過母親長什么樣子
  這位每天和數(shù)字打交道的經濟學家,卻有很深的文學功底。
  他喜歡古詩詞,經常用《紅樓夢》談管理和會計理論。他很喜歡杜甫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他跟學生說,為人處世應該如此。
  酷愛京劇,葛家澍尤其欣賞譚派繼承人余叔巖的表演。他經常跟學生說起孟小冬,那個余叔巖的弟子、著名京劇藝術家。
  孟小冬最后一次表演是在1947年,之后再沒登臺,但仍然保持每天吊嗓子的習慣,從不間斷。葛家澍對學生說:“每個人都應有所追求,做學問也是如此,就要像孟小冬那樣,不為名為利,持之以恒地追求。”
  學生們都喜歡和葛家澍相處。哪個學生家里老人身體不好,哪個學生失戀了,哪個學生家里碰到困難,只要說過一次,他都記得清楚,時不時關心起來,想方設法幫助解決。
  葛家澍和妻子鈕靜安是師生戀,相差9歲,這個上海大小姐愛上了窮教師。年輕時,葛家澍基本把家和三個兒子都扔給了妻子,自己專心做學問。
  他曾說,這一生的遺憾,是不曾見過母親長什么樣子。在他出生13天時,母親就去世了。
  昨天凌晨,葛家澍走了。在另一個世界,他將見到母親的模樣……
 
  會計學泰斗仍在云端看賬本
  海西晨報(微博)訊(記者 陳巧恩)在一年中天空*6遠透亮的秋日,廈大的“老葛頭”走了。學生們說,他就是換個地方看賬本去了,想他的時候就抬頭,也許在云端,還帶著他標志性的溫暖微笑。如此親切的“老葛頭”有著響徹中國會計界的大名——葛家澍。
  昨日3時40分,葛家澍因病醫(yī)治無效,安詳辭世,享年93歲。稍晚,廈大發(fā)布訃告稱其為著名經濟學家、會計學家、管理學家,教育家,新中國會計教育事業(yè)開拓者和會計準則奠基人,廈大文科資深教授、廈大經濟學院首任院長。據悉,送別儀式定于27日13時30分在廈門福澤園敬親堂舉行。
  葛家澍1921年3月出生于江蘇興化,1945年畢業(yè)于廈大商學院會計系并留校任教。1982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遴選為我國*9批博士生指導教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9批博士生導師中,會計學導師僅有兩人。上世紀90年代,他被國務院授予國家專家津貼,系首批享受者。
  從教68年,葛家澍桃李滿天下,特別是為中國會計學博士生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了一系列“零”的突破。比如培養(yǎng)出*9位我國自己培養(yǎng)的會計學博士林志軍(現(xiàn)就職香港浸會大學);*9位來自臺灣、畢業(yè)于大陸(廈大)的會計學博士涂春永;*9位中國女會計學博士曲曉輝(現(xiàn)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廈大會計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9位中國的經濟學(會計學)博士后王光遠(現(xiàn)為廈大教授、博導)……
  去年12月,有一個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推動的項目組請葛家澍口述歷史。當時的記錄顯示,葛家澍說:“我對自己評價,叫做‘名不副實’。當然,從健在的老一輩的會計學者來說,我是比較老的,跟我同輩的現(xiàn)在都先后凋零了。實際上,我感到我也沒有做什么工作。”學生們說,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葛老,謙遜,平和,“私下里,我們愛叫他‘老葛頭’,親切”。
  也就是在那一次,葛家澍寄語所有會計人:“把我國的會計理論與實務推向前進。”
關注公眾號
快掃碼關注
公眾號吧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