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差異曲線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這樣一條曲線,在它上面的每一點,商品的組合是不同的,但是,它表示人們從中得到的效用程度卻是相同的.
  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兩種商品或兩組商品的不同數(shù)量的組合對消費者所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無差異曲線符合這樣一個要求:如果聽任消費者對曲線上的點作選擇,那么,所有的點對他都是同樣可取的,因為任一點所代表的組合給他所帶來的滿足都是無差異的。
  無差異曲線的概述
  無差異曲線(Indifference Curve)在香港譯為等優(yōu)曲線,在臺灣譯為無異曲線,它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參見右圖),其斜率一般為負值(注意坐標軸表示的含義),這在經濟學中表明在收入與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為了獲得同樣的滿足程度,增加一種商品的消費就必須減少另一種商品,兩種商品在消費者偏好不變的條件下,不能同時減少或增多。
  曲線描述
  所謂無差異曲線就是表示能給消費者帶來同等程度滿足的兩種商品的不同數(shù)量組合的點的軌跡。
  因為同一條無差異曲線上的每一個點所代表的商品組合所提供的總效用是相等的,所以無差異曲線也叫做等效用線。
  不同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圖,反映著他們不同的偏好。如果消費者A的無差異曲線相對于消費者B的無差異曲線來說比較陡峭,這意味著
  若同樣減少一單位商品x,要保持原來的滿足程度不變,消費者A需要增加的商品y的數(shù)量要大于消費者B。從這一點來看,相對于商品x而言
  商品y對于消費者A不如對于消費者B重要,或者說,在x與y兩種商品之間,消費者A比消費者B更偏愛商品x,消費者B比消費者A更偏愛商品y.
  基本性質
  無差異曲線具有以下四個基本性質:
  (1)由于通常假定效用函數(shù)是連續(xù)的,所以,在同一坐標平面上的任何兩條無差異曲線之間,可以有無數(shù)條無差異曲線。所有這些無差異曲線之間的相互關系是:離原點越遠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離原點越近的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2)在同一坐標平面圖上的任何兩條無差異曲線不會相交。兩條無差異曲線相交于a點,這種畫法是錯誤的。其理由在于:根據(jù)無差異曲線的定義,由無差異曲線1,可得a、b兩點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由無差異曲線2,可得a、c兩點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于是,根據(jù)偏好可傳遞性的假定,必定有b和c這兩點的效用水平是相等的。但是,觀察和比較圖中b和C這兩點的商品組合,可以發(fā)現(xiàn)C組合中的每一種商品的數(shù)量都多于b組合,于是,根據(jù)偏好的非飽和性假定,必定有C點效用水平大于b點的效用水平。這樣一來,矛盾產生了:該消費者在認為b點和C點無差異的同時,又認為c點要優(yōu)于b點,這就違背了偏好的完全性假定。由此證明:對于任何一個消費者來說,兩條無差異曲線相交的畫法是錯誤的。
  (3)無差異曲線是凸向原點的。這就是說,無差異曲線不僅向右下方傾斜,即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為負值,而且,無差異曲線是以凸向原點的形狀向右下方傾斜的,即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的絕對值是遞減的。這取決于商品的邊際替代率遞減規(guī)律。[1]
  (4)在收入與價格既定的條件下,為了獲得同樣的效用程度,不能同時增加或者減少某一種商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