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一)非抽樣風險的含義
  (二)可能導致非抽樣風險的原因
  (三)非抽樣風險對審計工作的影響
  (四)降低非抽樣風險的審計思路
  【所屬章節(jié)】:
  本知識點屬于《審計》科目第四章審計抽樣*9節(jié)審計抽樣的基本概念的內容。
  【知識點】:非抽樣風險
  (一)非抽樣風險的含義
  非抽樣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由于任何與抽樣風險無關的原因而得出錯誤結論的風險。
  【解讀】
  非抽樣風險是“抽樣風險”的相對概念。也就是說,針對“抽樣風險”,另一個對應的概念是“非抽樣風險”。
  抽樣風險是因為選取和測試樣本時樣本規(guī)模低于百分之百的因素導致,而非抽樣風險與樣本規(guī)模沒有關系。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很多考生朋友在學習“非抽樣風險”時常常將其與“檢查風險”進行比較,甚至為了得出某種結論而不斷發(fā)問“非抽樣風險是不是檢查風險?”等問題。
  事實上,“非抽樣風險”和“檢查風險”是在完全不同審計環(huán)境中的不同概念。
  當我們討論“檢查風險”時,對應的概念是“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不是“非抽樣風險”。
  (二)可能導致非抽樣風險的原因
  1.注冊會計師選擇的總體不適合于測試目標。例如,確認應收賬款的漏記(完整性認定存在錯報)卻把應收賬款明細賬作為總體。
  2.注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定義控制偏差或錯報,導致注冊會計師未能發(fā)現樣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錯報。例如,注冊會計師在測試現金支付授權控制的有效性時,未將簽字人未得到適當授權的情況界定為控制偏差。
  3.注冊會計師選擇了不適于實現特定目標的審計程序。例如,注冊會計師通過實地查看固定資產來證實其所有權。
  4.注冊會計師未能適當地評價審計發(fā)現的情況。例如,注冊會計師錯誤解讀審計證據可能導致沒有發(fā)現誤差。注冊會計師對所發(fā)現誤差的重要性的判斷有誤,從而忽略了性質十分重要的誤差,也可能導致得出不恰當的結論。
  5.其他原因。
  (三)非抽樣風險對審計工作的影響
  非抽樣風險對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影響。
  (四)降低非抽樣風險的審計思路
  通過采取適當的質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對審計工作進行適當的指導、監(jiān)督和復核,以及對注冊會計師實務的適當改進,可以將非抽樣風險降至可以接受的水平。
  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仔細設計其審計程序盡量降低非抽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