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在“四大”,提起審計界,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加班”。但是除此之外,其實審計還能讓人學會思考任何一件事的合理性、學會用數(shù)字說話、開始在做每一件事情都記得留下證據(jù),嘗試簡明、清晰地表達觀點,更學會對自己提問!這,就是那些年,“四大”教會大家的一切,跟著學長來了解一下吧!順利拿下四大offer的同學大學都是怎么度過的?四大資料,戳: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學霸匯總版 2018更新筆經(jīng)面經(jīng)
  01
  思考任何一件事的合理性
  審計界有一句口頭禪:“不re”。“不re”,是“not reasonable”的簡稱,也就是“不合理”,不符合常識。審計師的職責就是檢查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合理性。為了防止上當受騙,審計師需要仔細推敲公司當局的每一種說法是否合理,這是他們的一種職業(yè)習慣。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管理當局會說:“今年收入增長了50%,是因為銷售數(shù)量增長了50%。”審計師一看報表:“不對啊,成本明明下降了20%啊,期末存貨也比上年年底要多。而且也沒聽說有什么技術進步,能讓單位成本大幅下降,所以成本下降只能是因為生產數(shù)量在下降。這和銷售數(shù)量增長不是自相矛盾嗎?”
  這個例子正印證了一句老話:“說謊話容易,把謊話說圓卻很難。”為了把一句謊話編圓,你需要修改很多相關的地方,而且還不一定修改得圓滿。審計師就是通過尋找會計資料當中不正常、不合理的蛛絲馬跡,從各個角度向公司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像獵犬一樣刨啊刨,從而把公司隱瞞、編造的事情挖出來。
  這年頭,不僅公司財務的謊話編得不圓,連騙子的騙術也“不re”。前不久,我收到“淘寶網(wǎng)”發(fā)來的一個廣告,通知我中了獎。我登陸淘寶網(wǎng),輸入密碼,果然有35000元的現(xiàn)金大獎在等著我。在我收到這個廣告之前一天,淘寶網(wǎng)的確在搞抽獎,所以我并沒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
  我繼續(xù)讀下去,兌獎通知說,稅法規(guī)定獎不能白拿。只要我郵寄1500元的增值稅到某個帳號,他們就會立即把獎金支付給我。我剛要激動地抬屁股去郵局,忽然想起一件事:你直接從我35000元的獎金里扣1500元不就可以了嗎,為什么要我去郵局寄錢呢?我又仔細看了看一遍兌獎說明,發(fā)現(xiàn)一個新的問題:怎么會讓我交增值稅呢,增值稅一般是在工廠進口原材料的時候才交的。就這樣,我識破了一場“不re”的騙局。
  審計師喜歡思考事情的合理性,這其實就是日常生活常識的積累??墒?,如果審計師把這種職業(yè)習慣帶到生活當中來,就不那么可愛了。在生活里,人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記得很清楚,難免說出一些不太準確的話。而且在夫妻之間,有時也會說一些善意的小謊言,互相哄一哄。如果你的另一半是一個干審計的,那么恭喜你,你的每一句善意的謊話都會引來對方的疑問,你會被打破沙鍋問到底,越挖越深,直到謊話徹底敗露為之。
  所以,敢和審計師結婚的人,一定是個赤誠坦蕩的人。
 
  02
  用數(shù)字說話
  中國人喜歡從表象上,從意識形態(tài)上,從趨勢上說一些大而化之的話,偏偏懶的拿數(shù)字去支持自己的觀點,用數(shù)字去檢驗一下是不是這么回事。審計師則不同,他們的很多科目的都需要匡算(Prove in Total)。比如工資費用,審計師會用公司的總人數(shù)乘以大致的人均工資,得出一個總數(shù),和報表上的那個數(shù)字對比一下,看看相差得大不大。
  用數(shù)字說話非常重要。因為,有些事情正確與否,并不是從概念上就能看出來的,你得實際計算一下成本、收益分別是多少,才能做出結論。只有數(shù)字,才能告訴你答案。
  舉個例子。很多西方國家發(fā)展競技體育不會動用很多納稅人的錢,而是走市場化、職業(yè)化的道路。而在中國,競技體育基本是靠國家財政支持的。如果你舉行一場辯論的話,至少90%的中國人支持用“舉國體制”發(fā)展競技體育,恐怕只有不到10%的人反對這么做。到底誰對誰錯呢?
  我們可以匡算一下,如果讓納稅人來贊助的話,一枚奧運會金牌會花費納稅人多少錢。假設1名奧運會冠軍,是從1000名運動員里挑選出來的(中國那么大,33個省平均每個省有30個人練習同一個項目,應該不夸張)。光運動員還不夠,還得有后勤保障人員,比如教練,領隊,隊醫(yī),廚房師父。就算平均兩個運動員有一個后勤人員吧。好了,運動員+后勤人員,一共1500個人,換一枚奧運金牌。這1500個人是職業(yè)性的,假設國家得管他們每個人20年,其中10年訓練,10年退休金補貼。每人每月的工資,暫定為1000元。除此之外,運動員還要使用運動器械,要住宿舍,還要出去外地、外國比賽等等開銷,每人每月1000元。這樣一算,一枚奧運金牌的成本,1500人×20年×12個月×2000元/月=7.2億人民幣。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取得了32枚金牌,那么我們在這32枚金牌上花費了7.2億×30=230.4億元人民幣。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數(shù)字出來以后,雙方可以再進行一場辯論,就算仍然誰也說服不了誰,至少,他們會把辯論的焦點從簡單的“是”或“否”,轉移到對于成本、收益的權衡上來。這場辯論的水平就會上一個層次。
  需要說明的是,我上邊的這些數(shù)字都是自己估算的,而不是從哪個政府預算報告上摘錄的。這是一件挺無奈的事情。我從沒見政府給出過明細的財政預算。所以我不知道我納的稅有多少用于教育、多少用于競技體育、多少用于醫(yī)療、多少用于公務員工資、多少用于業(yè)務招待……不過不要緊,我們每個人都有常識和頭腦。就像上邊計算奧運會金牌的成本一樣,很多事情我們自己就可以依靠現(xiàn)有的知識,大致估算一下。這么做雖然會費點力氣,但是總比一無所知要好。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養(yǎng)成用數(shù)字說話、向數(shù)字索取答案的好習慣。
  03
  做事要留有證據(jù)
  在審計工作當中,很重要的一條原則就是:“如果你沒有寫下來你做了什么,那就等于你沒有做。”比如你詢問了誰,詢問的結果是什么,你查看了什么單據(jù),都要記錄在工作底稿里。審計師特別喜歡管客戶要資料:合同啦,發(fā)票啦,內部文件啦,管理當局的聲名啦,都象寶貝似的要過來,把重點標注清楚,歸入審計工作底稿里。只有當這些證據(jù)齊全了,報表上的數(shù)字才有依據(jù)。
  用書面證據(jù)說事,和口頭約定相比,無疑是一種進步。只有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留下可供查證的證據(jù),才能在發(fā)生糾紛的時候有理可說??上Ш芏嘀袊钠髽I(yè)總喜歡在合同里說一套,實際當中跟對方口頭約定另外一套,不愿意及時更新合同。等發(fā)生了糾紛,雙方各執(zhí)一詞。我想,隨著中國司法制度越來越健全,那些不愿意用合同說事的企業(yè),會越來越吃虧。
  其實,審計報告本身就是一種書面證據(jù)。會計報表使用者需要看到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以確信會計報表是真實公允的。這年頭股民很多,但是會看年報的股民卻不多,看年報的時候關注受聘會計師事務所是誰的股民更是寥寥無幾。如果你只是“炒股”,而不是“投資”股票的話,審計報告的確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做事要留證據(jù)”——這句話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就是“不該留的證據(jù)堅決不留”。比如,審計師發(fā)現(xiàn)企業(yè)有一些小問題,但是不太嚴重,并不需要解決。那么,審計師最好就當根本不知道,在工作底稿上提都不提。如果你提了,但是沒解決,反而容易被監(jiān)管機構抓住小辮子。曾經(jīng)有一種說法:我們做審計的目的,就是在賺到審計費的同時,取得適當?shù)膶徲嬜C據(jù)把責任盡量都推給公司管理層。這話雖然說的有點露骨,但是無疑是句大實話。
  04
  簡明、清晰地表達觀點
  “改革開放要堅持,糾正不正之風和打擊經(jīng)濟犯罪也要堅持;改革開放要堅決,糾正不正之風和打擊經(jīng)濟犯罪也要堅決;改革開放要是一個長期任務,糾正不正之風和打擊經(jīng)濟犯罪也是一個長期任務。”——李瑞環(huán),1986年4月3日在中央端正黨風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上邊這段話,大家可能都讀得比較累。如果換成一個審計師,他會怎么表達同樣的意思呢?我想,他大概會這么說:“改革開放、糾正不正之風和打擊經(jīng)濟犯罪這三件事都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任務。而且,我們在執(zhí)行的時候要堅決。”
  這就是商業(yè)社會的要求:從閱讀者的角度出發(fā),盡量通俗、簡明地表達觀點。如果閱讀者很容易就明白了你的意思,他就有希望變成你的客戶,你的表達就是成功的。如果他聽不懂,或者聽起來很費勁,雙方交流的成本很高,你的表達就是失敗的。
  在我做第一個審計項目的時候,帶領我工作的是一個第三年的高級審計員。我記得,她做事情一向很麻利,可是唯獨她在往工作底稿上寫“注釋”的時候,總是磨磨蹭蹭的。每一條注釋,她都是寫了又寫,改了又改,不斷試驗怎么表達才最清楚、最簡明,讓經(jīng)理一眼就能看明白。她在遣詞造句上所花費的時間,要遠遠多于給經(jīng)理節(jié)省的時間。因為她覺得,多考慮一下閱讀者的需要,讓閱讀者能夠迅速抓住信息的重點,這樣的底稿才是合格的。
  在她的影響下,我也學著提高表達的效率,讓別人不費腦子就能看明白。如果我想說的事情不太復雜,我就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把結論扔出去,然后再寫原因:<1>……,<2>……,<3>……。
  如果我想說的事情比較復雜,需要先介紹背景知識,然后進行推理演繹,別人才能看懂,我就由淺入深地寫,A,B,C……說清楚一件事,再說下一件事,依次說下去。每一條路如果有多個分支的話,我會加上序號A1,A2,B1,B2,這樣讀者就心里清楚自己“走”到了哪條路的哪個門牌號。
  我看到很多人寫長篇大論的時候,總是想到哪就寫到哪,相同的意思也不合并一下,序號也不加,把ABCBDAE混成一團寫,讓人讀起來像是在走迷宮。在平時的閱讀中,我們經(jīng)常看到有些文章的作者容易陷入自言自語的夢囈,光顧著自己痛快,光顧著炫耀自己的文采和博學,而不顧文章的條理是否清楚、表達是否簡明、別人是否明白。張五常近年來寫的文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半文半白,思維跳躍。一個人的思想高明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他不善于表達,讓讀者讀得暈頭轉向、不知所云、忘文興嘆,由于“交易費用高昂,導致交易無法達成”,這實在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
  05
  出Q是完善文章的好辦法
  所謂出Q,就是由一個獨立的第三人閱讀審計底稿,指出里邊有錯誤、或者是不清楚的地方,然后交給底稿的編制者去修改和完善。
  在四大,員工不喜歡經(jīng)理出Q,經(jīng)理不喜歡合伙人出Q,審計部不喜歡稅務部出Q。沒有人喜歡別人給自己Q。但是,他們給別人出Q的時候都毫不留情。
  出Q的確是完善文章的好辦法。我將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總結如下:
  1.所謂“旁觀者清”。有些事情,底稿編制者自己覺得說得很明白了,但是別人可能還是看不懂。讓一個獨立的第三人看一遍,提出他的疑問,就能夠發(fā)現(xiàn)哪些地方表達得還不那么清楚。
  2.能夠凝聚多個人的智慧。一張好的底稿,需要不斷加以完善,充分吸納不同人的好的思想。經(jīng)理、合伙人通過出Q,把深層次的問題指出來,等于是將自己在職業(yè)生涯中所積累的知識注入到了底稿里。員工通過修改,模仿,下一年再完善,如此循環(huán),底稿的質量就能不斷提高。這不僅是工作底稿的進化模式,也是人類文明的進化模式。
  3.避免面對面的接觸,從而提高溝通的效率。這個優(yōu)點說來有點好笑,但是的確是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的。據(jù)我觀察,如果你當面指出別人底稿的缺點的話,通常會引起對方的解釋、辯護和反駁。爭來爭去,底稿里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如果是出Q的話,就快了很多。反正問題我已經(jīng)給你指出來了。有則改之,無則加“注釋”在底稿里說清楚,省得別人每次都誤會你。
  魔鬼存在于細節(jié)當中。出Q就是為了把底稿里隱藏著的大大小小的“妖精”挖出來。在四大,好的底稿無一例外都是Q出來的,而且是海量的Q,反復的Q。沒有人喜歡別人給自己出Q,但是出Q的確能大大提高底稿的質量。希望你在清Q的時候,能夠明白“嚴師出高徒”這個道理,把心態(tài)調整得積極一些。順利拿下四大offer的同學大學都是怎么度過的?四大資料,戳: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學霸匯總版 2018更新筆經(jīng)面經(jīng)
 
更多ACCA專業(yè)學習內容來自ACCA中國考試網(wǎng)和全球ACCA學習者一起成長為高端財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