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任何一條街的名氣,比華爾街更響亮,更出名了。這個號稱全世界頂級金融精英的集散地,近來卻被指只招收名校生。那么,這個傳言是真的嗎?
  華爾街的就業(yè)形勢持續(xù)向好
  馬太效應說,強者越強。這一點反映在華爾街金融從業(yè)者人士身上,是再合適不過了。即使全球的經(jīng)濟不景氣,他們的薪水仍然年年上漲,而且整體的漲幅將達到5%。可以說,華爾街的就業(yè)形勢,永遠一片樂觀向上之態(tài)。而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不下來退出的,只是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結果,這樣的情景每秒鐘都在這條狹窄的街巷中上演。
  數(shù)據(jù)顯示,華爾街上年薪過百萬美元的崗位不在少數(shù):三成金融風險管理的高層年薪介于110~200萬美元之間,三成高級交易員的薪水也能達到這一水平;三成的投資經(jīng)理薪水100~200萬美元,外匯投資的高層也處于這一區(qū)間。
  華爾街上的收入所得,薪水只是一個部分,高額的獎金與延期股票獎勵等也同樣令人瞠目。紐約金融從業(yè)人員去年的獎金,總額達到了285億美元,且證券行業(yè)的就業(yè)崗位還在增加,去年達到了16.78萬人。
  華爾街上投行的就業(yè)人數(shù)今年將會溫和上漲。金融從業(yè)者向來都會得到大城市的青睞,可謂是求賢若渴。西方兩大金融中心城市——紐約和倫敦,金融從業(yè)者占從業(yè)總人口的比重已經(jīng)達到了12%左右。而中國的上海僅為3%,因此上海要繼續(xù)走向國際化開放型大都市,就要大規(guī)模吸納新的金融人才,增大其在從業(yè)人口中的比例,以蓬勃發(fā)展的金融促發(fā)展。
  華爾街只招名校嗎?
  雖然金融業(yè)擴招良機難得,但更多的人擔心的卻是重視出身的金融行業(yè),是否會歧視出身,只招名校的學生?
  客觀點來說,金融機構在招聘的過程中,的確對高校們有個大致的心理排名。而且好學校的學生往往出類拔萃的概率也大一點,但“學校好”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金融企業(yè)招人看重的還是綜合素質,實踐和學校是其次。
  中國的好學生到了美國,基本上都一股腦兒去做金融了。但華爾街上并非是把名校畢業(yè)的學生作為自己招人的硬性條件。全球頂尖的金融服務公司摩根大通,近年來就給了越來越多的非名校畢業(yè)生工作的機會。
  普華永道等四大會所,很多成員也都是來自很普通的學校的。那些憑借自身軟實力得到知名金融機構認可的情況,越來越多,畢竟名校光環(huán)不能代表個人所有能力都是出眾的。而且,不光是不限學校,非金融專業(yè)出身近年來也有擴大的趨勢,對心理學、文學、歷史、科學等各種專業(yè)的人才都敞開大門歡迎。
  人才評價機制多元
  華爾街招人的理念確實有悖常規(guī),體育和藝術方面有特長的人有的時候比名校的光環(huán)、科班的背景反而更有優(yōu)勢。
  華爾街的許多高管一直鼓勵手下的員工多學一些體育運動,而不是成天就想著要爬到“管理者”的位置。美國的體育文化氛圍很強,體育好可以推薦上大學,可以去FBI當探員,當然也同樣可以去華爾街當金融精英。高盛招來的大學生里,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項擅長的體育項目。
  為什么體育好也能受歡迎呢?因為很多體育活動都是團體活動,從小就玩體育,就是和一個團隊一起成長。團隊適應能力越強,以后的競爭力也越大。這些綜合素質,不是多讀幾本書就可以衡量的,但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還有一些想到華爾街上工作的人,不是名校出身,于是他們就考取了CFAFRM等含量高的證書,也很受HR的歡迎。因為他們上進且認真的態(tài)度,以及想要從事金融強烈的渴望也能夠說服HR相信,他們未來在崗位上一定會有出色的表現(xiàn)。
  因此,名校并不只是*10的衡量標準,個人綜合素質,包括與人打交道的情商高低,都會成為人才的多元衡量標準。
  摒棄對金融的狹隘認識
  華爾街上有不少優(yōu)秀的中國孩子。但他們中的很多人問題在于,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做了是否適合自己。
  十分典型的就是,你可能經(jīng)常會聽到中國孩子說要去做金融,要去華爾街上闖一闖,但如果你再問他們怎么看華爾街、真到了華爾街上做些什么,100個人中可能有99個人都不知道答案。
  準備進入金融行業(yè)的大學生,雖然金融業(yè)的前景好,薪酬也豐厚,工作環(huán)境也非常體面,但你們還是需要想清楚一件事,就是金融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如果你對金融的印象,還只是是停留在短期內能賺很多錢,那么你的金融認識還比較狹隘。這種充耳不聞,就好比想去華爾街工作,卻從來都不看華爾街日報一樣。
  ▎本文作者林梢玥,來源《金融看客》。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號jrkanke,以獨特視角,圍觀金融圈的新鮮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