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登陸美國后,一項8500億美元的救市方案終獲參眾兩院通過。值得會計界玩味的是,該方案同時賦予監(jiān)管機構暫停使用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權力。
  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當然不是這場海嘯的成因。華爾街遭受金融海嘯的襲擊,不是由于它的愚昧,而是由于它的智慧。華爾街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給無還款能力者提供結構性還款方式的次級住房貸款,又聰明地將之證券化,“打包切片”賣給追求利差的同行。他們像賭徒般不斷放大杠桿,全然忘卻了風險以及諸多利益關系者。2500年前中國老子所言的“智慧出,有大偽”,正好為21世紀的美國金融界準備著。
  然而,剖析金融海嘯的林林總總,發(fā)現(xiàn)公允價值計量方法也不能安全脫離干系。我們知道,原來的國際會計準則允許對證券投資依據(jù)成本或者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進行計量,而現(xiàn)行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明確規(guī)定:金融資產(chǎn)(或負債)應當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初始計量和后續(xù)計量。這就帶來兩個問題:一是公允價值歸根結底能不能做到公允、合理?二是如果公允價值并不完全合理,它會給金融市場造成什么影響?
  公允價值被廣泛地運用于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或負債)價值的計量,這些計量基礎存在一個共同特征,即“在計量日”。顯而易見,“計量日”未必都有“可持續(xù)性”,因此這種一定時態(tài)的計量基礎同“可持續(xù)性”假設存在矛盾。FairValue的中文確切譯名應是公平價值,“公平”的特征通常表現(xiàn)為彈性大于剛性,是故,公平價值終極上是一種效用價值。如同人吃包子,吃了3個就飽了,吃了5個也算飽,只要沒有被外力強迫,什么樣的“飽”都具有公平價值。相關準則解釋告訴我們: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chǎn)交換或者債務清償?shù)慕痤~。任何事實性或假設性交易,只要是公平交易,實際達成或可望達成的價格就是公平、恰當?shù)?。隱含的潛臺詞是,有關價格是否合理,非公允價值所能觀照。
  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chǎn)(或負債),固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它可以有效避免或減少金融機構及其交易人員掩飾投資失敗造成的損失,尤其是某些金融產(chǎn)品的市場價格已經(jīng)大幅下降,但金融機構及其交易人員使用歷史成本誤導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情形。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對于公允價值作了如下定義:在一個活躍市場中的成交價就是公允價;如果在一個活躍市場中沒有相同產(chǎn)品的成交價,與其相類似產(chǎn)品的近期可觀測到的成交價也是公允價;如果上述兩個層次的價格都不能獲得,則需要通過估值模型來計算有關產(chǎn)品的價值。
  由此可見,公允價值具有市場客觀性和主觀判斷性的雙重屬性,這種雙重屬性極易產(chǎn)生“順周期效應”。所謂“順周期效應”,是指市場高漲時,交易價格高企的誘因?qū)е孪嚓P產(chǎn)品價值的高估;市場低落時,交易價格低落的誘因?qū)е孪嚓P產(chǎn)品價值的低估。即便在沒有活躍市場而需要建立估值模型的條件下,也因為不同模型的差異以及諸多變量的差異,使估值結果不可避免地帶有強烈的主觀性。
  尤其重要的是,“順周期效應”遮蔽了金融機構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火上澆油”和“雪上加霜”的共振作用。市場向好時,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產(chǎn)品在利潤表上顯示大量浮動收益,誘使企業(yè)管理層滋生片面樂觀情緒,誘使股東增添超分利潤的沖動。一旦經(jīng)濟下滑,相關金融資產(chǎn)價值看低,金融機構就要計提高額減值準備,這勢必影響金融機構的盈利水平和資本充足率水平。為了應對危機,金融機構勢只好加大交易性金融資產(chǎn)的拋售力度。于是,市場陷入了交易價格下跌——提取高額減值準備、核減股東權益——非理性拋售——價格繼續(xù)下跌——繼續(xù)加大減值準備計提和繼續(xù)核減權益的惡性循環(huán),直到資本充足率杠桿和流動性杠桿斷裂,金融機構崩盤。
  盡管會計界不斷從決策有用性角度為公允價值給予辯護,但整個社會不只看到某種觀念上的“餡餅”,更看到了所謂金融創(chuàng)新衍生出的制度性“陷阱”??梢灶A期,“小餡餅”和“大陷阱”的爭論,仍將折射在被金融海嘯“打濕”的公允價值上。
注冊會計師微信號
專業(yè)的cpa考生學習平臺與職業(yè)發(fā)展平臺,干貨滿滿,搶鮮分享。歡迎關注微信號gaodunc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