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CMA出于無心插柳
  我本身是從事產品成本的核算、一些盈利能力的分析與預測以及項目的經濟型評價,我的工作和CMA certificate的相關性還是比較大的,這也是我最終會選擇CMA的一個考慮點。但問我選擇CMA的目的,坦白地說,既不為跳槽,也不是為了加薪,要說為了學習新的知識的話,也不是當時的想法。其實當時真的是閑得無聊,正巧遇上有人推薦這個課程,公司里面老板也很支持學習CMA,還鼓勵我如果能通過考試就幫我報銷學費,綜合考慮這個成本不高,所以就決定考一個,反正對于我們做財務工作的人來說,這些證書說不準什么時候就會派上用場,等需要了再去考就被動了,而且壓力也會很大。
  雖說在決定考CMA之前,壓力不大,但在正式開始學習之后還是有壓力的,畢竟這一旦選擇了考試,結果如果考不出來,這就不是錢的問題了,那就太丟面子了!人都是有自尊的嘛,特別是到了一定的年齡,一定的社會閱歷,一定的階層的時候,會越來越重視面子的。呵呵。所以給自己加了一些壓力,但有壓力才有動力嘛!
  經歷了很多事情,年前通過了所有考試。如果要給我的這個學習考試總結一句的話,那我會說:我為當時無心插柳而選擇CMA的行為表示認可!
  CMA,源于工作而高于工作
  CMA是一門涵蓋面比較廣的課程,基本上無論是做財務哪個方面工作的,在CMA面前都會有知識結構上的盲點,這個一點都不需要意外,這也與本身實力高低無關,財務本身就是一個涉及范圍很廣的職業(yè),沒有一個職位能面面俱到的。而相比一些其他國家的certificate,CMA僅僅2門的課程內容,加上它覆蓋面廣的特點,勢必不能做到涉及很深入。但如果就做一份財務方面的工作而言,CMA中的內容還是很夠看的。這怎么形容呢?CMA中的知識講得不深,但很全面,夠我們平時工作作為思考和參照,但就算實際使用,也往往只會使用其中的某些點或者某種方法,但在參加CMA考試的時候,它卻是全部都會涉及到,所以CMA考試區(qū)別于國內考試的也可以說是它的全面性。
  CMA課程與工作的距離到底有多少?實際中細節(jié)方面的東西會很復雜,但原理性的東西卻會相對簡單。我來舉個例子。我本身是做成本方面工作的,拿產品成本核算來說,在現(xiàn)實工作中我們核算的細節(jié)會非常復雜,但歸根到底的話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CMA原理,書本上可能有很多種方法會讓你學讓你考,而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就只有一點,很簡單,只不過在細節(jié)方面會復雜些。比如書上的一道題目表格有個十幾行算多的了,但實際工作中,你會看到一個表格有6萬多行,這就是差距,細節(jié)更復雜但處理方法是完全一致的。所以,CMA的知識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肯定是要高出工作許多的。
  我舉出的例子比較簡單,但CMA的考試結構其全面性和多樣性,將CMA源于工作而高于工作的本質展露無遺,這也是我們在短期內得到提升的原因。
  支給非財務背景學員的一招
  坦白地說,沒有財務背景的學員在學習CMA的時候,其實還是有些難度的。我們在這里討論到的很多內容其實都是建立在最基礎的財務知識上的,如果連這些知識都沒有,那就需要花費更多一些的時間去做個速成。至少要做到對基本的財務知識有一定的理解,考慮看點參考書什么的。在這里我給非財務背景的學員支一招:多和身邊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學友交流交流!在參加培訓的時候,可以通過和身邊的學友間建立的溝通了解很多hand on的東西。
  有時候內行人的一句話就會讓你開竅,突然間就對一個知識點理解了。對于書上的某些內容始終很難理解的話,絕對不能妄圖靠死記硬背來通過考試,CMA絕對不會讓你得逞的。背誦這件事情在CMA學習考試過程中的意義不大。計算題本就和背誦沒什么關系,而Essay題,如果想答得好,即便是需要背誦一些內容,那也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所以,當遇到問題,一定要向老師請教,與學友交流,這是非常實際有效的方法。在我當時上課的時候,學員之間的溝通就比較到位,特別是學友間的取長補短,對當時的學習相當有幫助。
  跨越陌生知識鴻溝
  在CMA中遇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識內容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熟悉的知識點我們可以通過參考實際工作經驗來獲得幫助,但陌生的知識點出現(xiàn)時,就失去了日常工作經驗的依仗,完全得打硬仗了。我是做成本的,書上關于成本方面的內容絕大部分我在工作中都已經接觸過,但內控、IT我都不太熟。對于這些不太熟悉的東西而言,我肯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從閱讀到理解,把基礎的概念、起源、目標、方法以及考綱等綜合在一起,在腦海里面建立一個知識結構的框架,有了這個框架,對于一個陌生的知識點而言,基本理解是沒有問題的了。不能死讀書,更不能機械化地背誦,一定要通過建立聯(lián)系,在腦中形成關聯(lián)圖,才能讓一個陌生知識群變得立體,經得住推敲和測試。無論一個人多強,CMA中總會碰到他不懂的,但無論一個人多傻,他只要把時間花下去,使巧勁,他都能懂。
  學習致用,學習的目的是最終能被應用
  關于學習的目的,我一直挺想就學習這件事情說說我自己的看法??赡懿灰欢〞@得大家的贊同,但也希望能給部分學員一些啟發(fā)和思考。在這里我先說一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
  "有次我們公司要建立一個讓各部門的經理們都能理解的財務指標。原先用的那個指標一直都在被很多部門挑戰(zhàn),被認為不合理、不完整、不明示、不利于操作等等。所以我們財務部門一直都在關于這個指標進行討論,希望能找到一個讓大家都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法。后來我突然想起一個在CMA教材里面有一小段非常,非常不重要得,基本上不會考的內容,叫productivity的,就是對于單位價值的投入所產出的價值的一個指標,我發(fā)現(xiàn)這個指標被套用到我們的現(xiàn)實工作中,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后來事實也證明了,它的確被各個部門所接受。又經過一段時間的討論和模擬,最終被正式使用,到目前為止我們還在使用這個指標。這是一個比較實際的例子,當然這樣的情況還體現(xiàn)在很多小環(huán)節(jié)上。"
  故事中說的那個productivity,它可能在考試中不會被作為重點,但就因為學習過這個知識,所以才能在后來用它解決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所以我覺得,如果真的想讓CMA帶給你工作一個Plus,就不能僅僅把通過考試作為一個目標。我也知道現(xiàn)在有很多的同學參加學習和考試的功利性非常強,都是為了達到某些非常實際的目的,為了跳槽、升遷,或是為了加薪等等,這些我個人不覺得有跳槽、升遷、或是為了加薪等等,這些我個人不覺得有錯,但有時候如果過于強調這些目的,容易忽略學習的本質。有些人很厲害,很快通過了考試,但到了實際中缺乏應用的能力,也可以說當時在學習的時候就把應試的目標放在了*9位,那其實沒有很大意義,因為你很快就會把它們都忘掉。而例子中我說到的那一小段知識,我用了之后,估計這輩子都是忘不掉的了。學習的本質是為了將來在某些地方能應用,所以,大家還是要在考試的過程中多考慮考慮考完了以后的實際需求。
  CMA就業(yè)與我的工作觀
  工作17年了,如果說一定要為我能在一個公司長時間供職找一個原因的話,我想應該是因為我懶。呵呵,這是玩笑話。其實是性格所致,在我的工作生涯中,經歷過為數不多的幾次變遷,但對于我現(xiàn)在的職位,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工作環(huán)境、同事客戶、流程方法,各方面我都已經非常熟悉了,人理順了,事兒也理順了,比較輕松。我也沒有像身邊很多朋友那樣,一定要成為一個CFO,或者一定要為自己賺回一量法拉利等等遠大的目標。在我的眼里,平衡工作、生活以及追求就好比小丑做的"juggling"一樣,那才是我的目標。年輕時候也會因為氣盛而比較沖動地做一些決定,但現(xiàn)在這個年紀,更在乎的是把一些事情做穩(wěn)做實。談到很多年輕人的擇業(yè)觀,以過于平常的態(tài)度面對跳槽這個事情,把履歷弄得像菜單一樣,就比較尷尬了。
  說起工作,我經常喜歡用開車來形容一個人對工作的駕馭。大家都開車,有些人可以把車開得很好,發(fā)生什么問題都可以處理,包括修車都會,但還有些人,從駕校出來除了油門剎車和方向盤,其他別的什么都不懂。我們絕對不能讓自己成為后者,說得直白點,后者那種司機就相當于只能在社會最底層奮斗,是不堪大任的。相對而言,我們更需要的是那種你只要告訴他一個目的地,他就能用盡自己的辦法安全幫你把車開到的司機!這種人在機會出現(xiàn)的時候才有可能上位。我的目標就是能成為一個能把車開好的司機!
  談到CMA擇業(yè),其實我覺得這要看求職者的年紀和經歷。在我看來,如果一個30歲上下的人有CMA資格,這對于就業(yè)來說絕對是個Plus,但對于一個應屆畢業(yè)生來說,CMA會在競爭中占據一些優(yōu)勢,但不會起完全的主導作用。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跳槽非常頻繁,我想無論是哪個HR看了都會告訴你這個人有再多的Certificate都不會考慮錄用他。所以,CMA是當你想更上一層樓時候的一個助力,可以幫你登上你想要的高度,但如何能讓自己維持在那個高度上,這還是要看實際的工作能力的。對于一個新人來說也一樣,CMA可能是一塊讓你進入Big Company的敲門磚,但是否你能在那個公司里穩(wěn)住自己的位置或者爬升到一個更好的高度,關鍵還是要看你的能力。這其實又回到了我們之前說的學習的本質問題上了。具體的工作能力才是檢驗你是否是一個合格CMA的a1試金石!
  CMA、同學與高頓
  在整個CMA學習過程中,認識了一些特別厲害的同學,他們的學習能力不得不讓我折服。和我差不多同期考試的學友比如陳蘇蘇、陳怡、黃英娜她們幾個,都比我晚開始學習但同期通過。現(xiàn)在想到他們幾個,還能隱隱回憶起當時聚在一起討論為題的感覺。她們三個雖然都是女孩子,個性脾氣各不相同,但學習的能力和勁頭真是非常厲害的。這也讓我篤定了對CMA課程“只要下功夫,肯定有收獲”的認識。
  早期的高頓CMA課程和我后來感受到CMA課程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可能因為大家對CMA不夠了解,本來學的人也少,資源也少,服務內容也少,相比現(xiàn)在而言,早期的CMA考試更考驗考生的自身能力。而現(xiàn)在,服務內容和資源太豐富了,課前課后課內課外的,活動啊、服務啊、考題資源等等,真的是可以把一個人的業(yè)余生活撐得很滿,但這也真正體現(xiàn)出一個名牌商學院的培訓實力。之前參加了考經分享的沙龍,和現(xiàn)在正在學習的同學們聊得挺不錯,雖然通過考試有一段時間了,但通過這種活動,讓我感覺自己并沒有離開CMA,自己還能在工作以外的地方繼續(xù)運用CMA學習考試中獲得的經驗,享受著與人分享的快樂。如果有機會,我還是很愿意再回到高頓財經的CMA學院中參加各種沙龍活動,與同學們進一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