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A學員蘇峰同學以優(yōu)異的成績一次性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
小編*9時間與蘇峰同學取得了聯系,并對他進行了[*{7}*]專訪。
知易行難—一次過全科的感受:
作為一名零基礎脫產班學員,從12月份開始,歷時十個月,最終能夠一次通過全部六科,不得不說,其中夾雜著幾分運氣。財管壓線飄過,看到成績的那一刻,百味陳雜,百感交集,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知。
關于學習經驗的分享,其實無論是網上也好,論壇里也罷,都會有各種具體詳細的考經和時間規(guī)劃,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都是很有參考借鑒價值,在此并不贅述,只是談談自己一年以來的感悟。
良好的學習方法:
1.“勤”
如果你是像我一樣的零基礎學員,那么請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正課前的預科班請不要小瞧,雖然講的內容是會計從業(yè)的難度,但是,到了后期也會有不少同學連一些基礎的會計科目都會混淆,而學有余力的可以提前做一些初級會計職稱的練習。開始上正課后,每天新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否則很容易出現上課跟不上老師的情況。
學習資料貴精不貴多,但是反復的練習是必需的。后期再輔以任課老師的一些練習試卷,如果你能夠跟上進度,便不用再擔心自己做的練習是否已經足夠。
2.“思”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機械式的學習絕對不可取。以審計為例,一本五百多頁的教材,如果只是一字一句、一章一節(jié)去看,枯燥乏味,很少有人能堅持,但是結合所學的會計、戰(zhàn)略,你會發(fā)現其中的相通之處,再找點審計實務案例對比著學,你又會覺得輕松不少。多思考,找到各科之間的結合點,建立一個整體的框架,也是一次報考多門同學需要樹立的一種學習理念。
3.“問”
在CPA的學習中,很多題目我們之所以會做錯,關鍵就是理解上的偏差,尤其是會計,如果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你問的太少,那一定是你對理解的要求不夠高。
4.“師”
師之一字,不僅有名詞義,亦有動詞義。說到師資,大家一定要尋找最符合自己學習思路的老師,而不是寄希望于名氣*5的老師。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
除了老師,找一個標桿式的同學師之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沒有對比,你永遠找不準自己的狀態(tài)和定位,若能有一志同道合之人為友,互相學習,互相追趕,你收獲的便不僅是學業(yè)。
總結下來,便是“勤思問師”四字,這也算是自己學習下來感觸比較多,相對做得比較好的幾點,僅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