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稅改將對AICPA備考產生什么影響?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在英語中,CUT也有“削減”的意思。
 
AICPA,美國稅改對AICPA有什么影響
  2017年12月22日,美國總統(tǒng)簽署了一則被他自己命名為“Cut Cut Cut Act”的稅改法案,中文譯作“稅收減免和就業(yè)法案”正式成為美國公法。
  去年12月他就迫不及待地在自己“朋友圈”(Twitter)上分享了消息。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這不法律就是“減稅、減稅、再減稅”的意思,美國總統(tǒng)很直觀地表達了他的稅改宗旨。
  那么與美國商業(yè)、法律、財務工作者息息相關的美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以及美國AICPA考試一定會因此受到重大波及,甚至相關考試內容與細則的變革會影響到太平洋彼岸的國內AICPA考生身上。
  這場“美國史上稅改”究竟對對AICPA證書持有人及備考者有何影響?
  一、關于稅改法案的幾個要點:
  多數稅改內容是從2018年開始發(fā)揮作用;
  個別內容有效期截止到2025年;
  但商法減稅將保持不變的原則,持續(xù)進行。
  稅法改革的承受者莫過于AICPA持證人,這將直接導致他們的法律框架發(fā)生變動,也會對未來的AICPA考試產生重大影響,一場關乎美國注冊會計師的“圈內運動”悄無聲息的展開了。
  企業(yè)稅法的細節(jié)變動:
  企業(yè)稅從2018年開始,企業(yè)一律實行21%的稅率。
  而國際收入則按照第一年5%的標準稅率納稅,銀行利率升高,從第二年到2025年納稅10%,之后納稅額調整為12.5%。
  個人稅法的細節(jié)變動:
  標準扣除額調整為單身人士的扣除額是$12,000,夫妻所得報稅扣除額調整為$24,000。
  完全取消納稅人的$4050的個人免稅額的減免額度。
  這已經不是細節(jié)變動了,而是驚濤駭浪。
  那么此次美國稅改法案對國內AICPA考生有哪些影響,第一點我就想說:許多考試內容與備考公式的計算,應該發(fā)生改變了!
 
  AICPA官網已公開顯示:
  也就是說,2018年REG的科目內容將不會涉及到本次稅法改革的影響;
  如果2018年沒有通過REG考試,那么2019年的AICPA考試必定“掙脫不掉”此次稅改計劃的枷鎖。
  REG是AICPA四個科目中,唯一一個與美國會計準則息息相關的科目,且據高頓往屆AICPA考生表示,四科中較難的也是REG,難背與記憶的也是REG。
  它不僅知識點繁雜,重要的是知識點毫無邏輯的排列分布,如果沒有經過訓練有序與系統(tǒng)完整的學習,題目做再多,換個題目數據就不會了。
  以上是作為稅改“受害者”REG科目的細節(jié)分析。
  二、稅改法案對AICPA考試的影響
  考試改革或許每年都有輕微變動,本次稅改也從側面提升了AICPA證書在國際上的含金量,隨之引起的證書報考人數激增,相應影響到考試制度的調整。作為耕耘于AICPA培訓界多年的“老師傅”,高頓AICPA考試研究院專家表示,改革應該會從申請、考場等考試體驗上有所變動。
  此外,將會提高持證人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力;擴大持證人的就業(yè)領域、行業(yè)與市場;更新持證人的財務知識理論框架。
  稅改法案是美國稅法改革歷史上的重要革命性舉措,對財務人、財務證書及考試、人民生活均會帶來不可小視的影響,作為國際財務人的一份子,每一位AICPA人都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經濟的發(fā)展不會停滯,財務思維也要跟上發(fā)發(fā)展的步伐!
 

 
  三、本次稅改對矗立世界各地的經濟體有何影響
  多方媒體、政商界學者、評論人表示,這次稅改法案在刺激本國消費的前提下,還會帶來一場轟轟烈烈的人才、資本與產業(yè)的大遷徙。
  1、首先是提高收入、刺激消費
  “減稅減稅再減稅”針對個人與企業(yè)的所得稅均有重大變革,給企業(yè)減負,給員工漲工資,個人所得稅減少了,二者相加勢必會刺激新一輪消費浪潮。
  2、引發(fā)財經人才格局變動
  “黑科技”很多都是出自美國,這種稅改的變革,勢必引發(fā)新一股“人才流”。
  AICPA持證人不僅會成為美方吸納的人才,更加會被國內外資企業(yè)看中,這是毋庸置疑的。
  美國人才流失多年來已成現(xiàn)象級事件,國內高端型財務人緊缺也是歷史問題,你爭我奪之間,誰都想要人才,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3、引發(fā)各國之間的減稅“競賽”
  在特朗普稅改法案提出前,德法等國就表示,這一舉措必將對本國企業(yè)造成重大沖擊,且很難接受如此大規(guī)模的減稅行為。
  人才成為全人類的人才,如果美方減稅了,其他國家有理由不作為嗎?
 
填寫下面表單,立即領取2018年AICPA大禮包一份!
 
姓名:
手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