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AICPA”和“工作”真的不能共存嗎?光靠周六周日的突擊,真的能夠拿下AICPA么?那你未免太狹隘了。
 
  1、趁早報培訓班、報名考試,畢竟有壓力才有動力。
  不止聽一個高頓的AICPA學員提起過,趁早報班、報名考試絕對是督促自己拿下AICPA的a1方式。畢竟,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就算是為了那筆不少的報班費、報名費,自己也會更有動力地學下去。
  同樣是“工作黨”,聽說過工作朝九晚五,耗時三年卻遲遲拿不下AICPA的例子,也聽說過即便是加班也不忘聽一聽高頓的網(wǎng)課,帶上教材和書本,堅持每天復習兩小時,工作到晚上10點,即便是涂著花露水也要學下去,最終四個月突破AICPA大關的事例。
  兩者的差別不過在于,是否從一開始就端正了AICPA的學習態(tài)度,有規(guī)劃地推進進度。適當給自己一點“壓力”,絕對是克服工作黨考證“拖延癥”的a1方法。
  2、對考試科目進行合理搭配,選擇自己最“舒適”的學習方法。
  接觸過AICPA的考生都了解,在國內(nèi)并沒有AICPA的考點,因而,為了避免路途中的“折騰”,不少考生選擇一次考兩門,將不同科目進行搭配。
  筆者采訪過不少高分通過AICPA的高頓學員,一般大家的搭配方式有兩種:一門保過法(一門老大難搭配一門簡單的科目,保證有一門一定通過,從而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習的效率)、先難后易法(往往剛開始的學習熱情是*6的,可以在這段時間內(nèi)拿下最難的兩個科目,后面的考試就變得游刃有余了)。
  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多年的備考經(jīng)驗,找到自己最舒適的學習方法。很多人習慣聽覺記憶,則可以將重點放在聽課和做題聽講解上,習慣邏輯記憶的,則可以針對教材,結合老師上課梳理的邏輯,推理出自己的學習方式。
  3、善用時間管理,不同科目區(qū)別對待。
  在時間安排上,網(wǎng)上有個很有名的“番茄事件法”,也就是找出一天中你效率*6的時間段,進行切割,從而將效率*5化。與其將備考、復習一股腦丟在周六周日,善于利用平時的“有效”時間,來得更為有效。
  除此之外,在不同科目上復習上,也要有一定的側重點。
  FAR,作為四門中的基礎科目,有人曾說過,“得FAR者得天下”。要知中美的會計準則不盡相同,即便是在國內(nèi)有過相關的會計基礎,也要詳細梳理一遍教材。應注意其中政府會計、非盈利會計等相對而言不太熟悉的內(nèi)容。BEC顯得內(nèi)容比較多,但考試時更偏重的是一些基本觀念,選擇題部分是需要留意的重點。AUD部分要將相關的審計準則不斷鞏固,課程的邏輯方面,可以多聽聽高頓網(wǎng)課中老師們的講解,比較全面具體。REG是讓很多人頭疼的一個科目,和國內(nèi)迥異的稅法,尤其是個稅,往往讓考生們傷透了腦筋。美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較于國內(nèi)的更為全面直系,因而要理清整體架構,再去記憶重要部分,可以將和國內(nèi)有區(qū)別的部分重點進行記錄,再反復鞏固。
  4、考場的情況發(fā)揮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考試的“成敗”!
  不乏有這樣的情況,明明在考前感覺自己準備得很充分,到了考場卻往往慌了手腳,最終導致考試的結果不盡理想。不少考生反映,在選擇題部分浪費了太多時間,反復推敲、糾結,最終導致答題部分完全來不及做。因此,在平時就可以適當對自己進行一些檢測,在題量上加大負荷,限定時間,一次做滿40-50題左右,題量大的REG、BEC,每次做題量甚至可以提高到60-80左右。像高頓題庫中就有不少優(yōu)質的題目,平時可以用來練習。
  其實很多時候,“工作忙”并不是拿不下AICPA的最終原因。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沒有從心理上正視考試的價值,沒有足夠的動力,因而,隨便一個理由,就可以干脆地中斷“考證之旅”。如果,你也是在考證大軍中插科打諢,遲遲拿不下AICPA的一員,那么是時候反思自己:你真的用盡全力了么?
  AICPA考友交流群571115808點擊加入:戳這里,新加群的好友可以免費獲得:【2017年備考資料】!